一個又一個宣傳攤檔進駐小區 業主對此有點郁悶
攤檔進社區給居民帶來不便。
裝寬帶的走了,洗腳檔來了;洗腳檔走了,打棉被的來了 ……最近,市區永福路一小區的業主吳女士很郁悶,小區的活動場地成了市場,一個又一個宣傳攤檔進駐他們小區,大伙都在業主群里說:“小區快成了市場了。”
小區幾乎成了市場
昨天,記者在吳女士所說的小區看到,目前共有3 個商家在該小區做活動,活動場地就在該小區的運動休閑區,許多老人帶著小孩在旁邊玩耍,據老人講,平日里不少孩子就在此曬太陽、做游戲,可是最近,這種和諧的社區環境被打破了,因為各個攤檔占據了孩子們的游戲空間。
說起小區里的攤檔,業主吳女士最反感,因為她在樓下打的棉被被坑了。“我打棉被的時候,價格是一斤118 元,現在我天天看著它一降再降,不是坑人嗎?”“以前是周末才搞活動,現在每天都有,小區活動場地本來就不多,還開了三四個檔位,感覺自己身處市場。”陳先生覺得,住宅小區本應是安靜的場所,過濃的商業味道給人增加了不適的感覺,影響了回家后的放松心情。
記者采訪時發現,不少小區都存在這種現象。還有市民向記者反映,有的小區活動還大量接待外面的顧客,使小區人流量、車流量明顯增加,讓業主感到小區居住環境品質下降。記者了解到,這些促銷活動一般事先并沒有告知并經得業主的同意,只是與物業商量后便進入小區。在活動形式上,活動主辦方為了淡化商業氛圍,一般會設置回饋、送禮品、游戲等環節,以吸引更多住戶參加。
采訪中,吳女士所在的小區物業回復說,考慮到業主感受,下個月7 日到期后,不再與商家續簽!
收入用途有分歧
進駐小區推廣商品已經成為一些經銷商最常見的推廣營銷手段了,經過前期對小區業主的收入狀況等情況分析后,不僅可以進行“點對點”的營銷,還可以有效避免與城管部門的接觸。
商家樂衷于進小區辦活動,但不少業主在接受采訪時卻表達了對物業公司“敞開大門做生意”的不滿,認為其影響了自己的生活,還有人提出質疑:商業活動進入小區,往往會被物業收取部分進場費,這部分費用進了誰的腰包,也沒有明確誰來監管。
對此,我市一些物業管理人士無奈地表示,引進商業活動,是本著便民的宗旨,核實過后才允許其進入小區。此外,目前許多小區物業費欠繳率比較高,而近年來員工工資、能源消耗等成本支出增加,需要靠一些商業收入來彌補,“隱性”地維持物業管理公司的服務水平,提高小區的管理質量。這筆收入其實已經返還到了全體業主身上。
小區內經營不能由物業說了算
針對不少小區出現的經營者擺攤設點的情況,記者咨詢了法律人士。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業主、物業服務企業不得擅自占用、挖掘物業管理區域內的道路、場地,損害業主的共同利益。也就是說,小區公共空間應該是全體業主共同所有,商業活動進駐小區應該征得業主同意。由于吳女士所在的小區沒有成立業委會,商家進入小區前只需經過物業同意,但商家活動不得影響業主生活,物業應重視業主的投訴,聽取業主意見。
此外,對于商家進場所交的費用,按照規定也應由全體業主共同享有,應用到小區公共事業中去,小區物管不能私自占用。
本報記者 鄭婷影 文/圖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