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底將劃定全省林業生態紅線
我市在主要江河兩岸、大中型水庫周邊等重要地段開展較高標準的封山育林。
核心提示:
日前,省政府發布《廣東省林業生態紅線劃定工作方案》,依據實際情況分成林地、森林、濕地、物種4條紅線。《方案》稱,到2020年,全省森林保有量不能低于1.631億畝,全省森林覆蓋率不低于60%,森林蓄積量達到6.43億立方米。昨日,市林業局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市正積極推進此項工作,爭取按照省規定時間和任務要求,完成相關紅線的劃定工作。根據《方案》,全省林業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將從2014年8 月開始,至2015年年底完成。
封山育林達1030萬畝
我市是廣東省重要生態屏障和粵港重要飲用水源區,被省定位為生態發展區,全市五縣一區均為省級林業生態縣。據市林業部門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全市有林業用地1829.8 萬畝,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922.5 萬畝,森林面積 1713.82 萬畝、森林蓄積量達到 5533.30 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 73.3%。另外,我市在全面開展封山育林的基礎上,在交通主干要道的第一、二重山及城鎮周邊、主要江河兩岸、大中型水庫周邊等重要地段的林地開展較高標準的封山育林。目前全市封山育林面積達到1030萬畝。
市林業局表示,雖然我市森林覆蓋率遠遠超過全省森林覆蓋率不低于60%的要求,但近年來,我市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生態林地保護與發展的壓力仍然相當大。
“紅線”護航美麗河源
據介紹,目前我市加強了林地資源保護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省有關林地的管理規定,進一步強化征占用林地的審核報批工作,嚴格控制和查處未批先占、少批多占、不批也占的行為,確保林地使用面積不突破省規定使用指標。
記者了解到,這次林業生態紅線劃定,將在這一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大對我市生態林地的保護力度,用“紅線”制度來護航美麗河源。市林業局一些人士認為,此舉也是用最嚴格制度來保護生態用地,生態紅線的劃定,將為林地、濕地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筑起“防護墻”,使其免遭蠶食。用制度保護環境、劃定生態紅線,在將來很長時期將會是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的一個基本方針。
生態補償機制是關鍵
生態紅線是限制開發利用的 “高壓線”,是維護生態平衡的“安全線”,更是維護生態平衡的“底線”。根據《方案》,除了4 條紅線外,還有4 個保護等級。其中,Ⅰ 級保護區域是予以特殊保護和嚴格控制生產經營活動的區域,如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集中分布的原生地、重要水源涵養地。一旦劃分至此范圍,將得到特殊“待遇”,包括全面封禁管護,禁止各種生產性經營活動、獵捕野生動物等,且原則上禁止改變用途。
用最嚴格制度保護生態用地,劃定下來的不是簡單的一根線,未來執行時將面臨諸多挑戰。市林業局相關人士表示,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制定與紅線性質相適宜的管理機制,尤其是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對山區林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從而調動山區市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當前,我市生態公益林的保護與發展就面臨這樣的窘境。目前生態公益林補償僅是管護補助,隨著林權制度改革,林地使用價值的提高,僅林地租金一項就超過管護補助,而劃定生態公益林禁止生產性采伐,林農利益得不到有效補償,林農就不愿意將自家林地劃入生態公益林,積極性并不高。
相關鏈接: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環境質量安全、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實行嚴格保護的空間邊界與管理限值,以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生態保護紅線是繼18 億畝耕地紅線后,另一條被提高至國家戰略層面的“生命線”。
本報記者 張濤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