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建進出境貨運車輛檢查場昨啟用 給力經濟發展
每輛車掃描耗時最快不到一分鐘。
新建一個全新高標準的河源進出境貨運車輛檢查場,能夠給企業提供怎樣更加便利的通關服務?對促進河源外貿經濟發展將起到怎樣的積極作用?又能否對河源發展國際物流產生重大影響?昨日,在新建成的河源進出境貨運車輛檢查場(下簡稱“新車檢場”)正式啟用的第一天,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進新車檢場,采訪了當天前往道賀的省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馬仁洪,以及市高新區部分有關企業負責人。
當天,市長彭建文率隊察看了新車檢場啟用首日的運作情況,要求相關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要創新服務、主動服務,不斷提高工作效能,努力營造良好的通關環境。
面向東盟的一個跳板
“今天,我們眼里看到的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車檢場,但我們應該換個角度去看,它不是一個車檢場,而是河源面向東盟的一個跳板,也是東盟進入河源的一個跳板,一個窗口、門戶。”接受記者采訪時,馬仁洪意味深長地指出,但要令河源發揮這樣的作用,關鍵在于口岸年檢,在于有大的通關平臺、大的物流,予以支撐。
馬仁洪認為,車檢場的開通運行,不僅可以為河源地區諸多的企業以及周邊地區企業提供口岸服務,還可以為河源發展無水港經濟、營造新的對外貿易格局,以及打造粵蘇皖贛四省物流大通道河源南大門重要節點等打下基礎。
為何河源新建一個車檢場有如此深刻的作用?馬仁洪分析說,河源已經列入了粵蘇皖贛四省物流大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連接通道南端的出海門戶。而省政府年初提出了“要打造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構建東盟自貿區的升級版”的部署,那么,這恰恰是河源得天獨厚的優勢。從絲綢之路經濟帶版圖上可看到,以江蘇省為始發地,一路南下途經4 個省,即粵蘇皖贛四省物流大通道。再往南走,便連接到了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意味著,河源地處“一帶一路”的中間通道的南大門。而站在廣東版圖上看,河源有若干條路可通往省內港口:向東走,有潮汕港;往南邊,有惠州港;朝西邊,有珠海港、虎門港等。但更關鍵的是,從這些港口往內陸腹地方向走,無論是公路還是鐵路,都要匯聚到河源。
“換言之,河源其實是成為了幾大港口的重要交通節點。”在馬仁洪看來,今后,以上港口的功能內移到河源來的話,那實際上河源就變成了一個大型的“無水港”。而河源背后是一個龐大的中國內陸腹地,他們以河源為出海的橋頭堡,面向世界,河源將有一個新的發展商機。
車檢至少節省一半成本
“以往往返一次市高新區到河源海關大樓旁的舊車檢場,至少需要走30 公里路,耗時2 小時以上,不僅通關效率慢,還徒增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河源中晶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程新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新車檢場啟用后,他們送檢貨物全程最多只需要半個小時,且費用還從每輛800 元降至400 元,按一個月60 輛計算,一年可節省費用近30萬元。
事實如此,對比老車檢場,新車檢場全部推行電子化技術控制,每部檢查車輛重量、車牌號以及集裝箱型號數據的掃描最多只要3 分鐘,最少不到1 分鐘。而且,新車檢場設在市高新區,區內大多企業可直接在廠門口實現出口車輛送檢業務。
作為市高新區的企業,西可通訊公司有關負責人認為,他們比縣區企業更為迫切期待新車檢場能盡快投入使用,西可年產近4000 萬臺,大概有1500 多萬南下出口,過去往返30 公里送檢,不僅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也相當不便利,新的車檢場啟用之后,企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優越的投資環境讓企業更加堅定了在河源投資扎根的信心和決心。
本報記者 吳志堅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