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義勇為者子女加分”是否可行
近日,貴州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貴州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并將于今年6 月1 日起施行。該《條例》規定,見義勇為人員子女參加中高考可以給予一定照顧加分。“見義勇為者子女加分” 是否可行,引發網友熱議。
正方:
激勵正能量的政策
見義勇為者,有的因此受傷致殘,給其今后的人生帶來無數的艱辛與坎坷,將要比健康人付出加倍的努力;有的甚至為此獻出了寶貴生命,給親人和家庭帶來難以消解的困難和痛苦。見義勇為者的壯舉感天動地,值得頌揚,但他們做出的巨大犧牲,更需要給予法律救濟和制度撫慰。因此,對于見義勇為者,我們不僅要給他們相關的榮譽,還要運用獎善機制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可見,貴州將規定,對于見義勇為者子女,高考給他們加分,釋放出了激勵正能量的政策善意。當今社會,見義勇為精神,尚未深入人心,成為一種社會常態,迫切需要有關部門通過獎勵見義勇為去進行正面引導和典型示范,倡導“人人尊重見義勇為,人人保護見義勇為,人人敢于見義勇為”的良好社會風尚。可見,高考給見義勇為子女加分,其本身就是對見義勇為的一種傳承和發揚光大。
張西流
——摘自光明網
反方:
可“嘉獎”不宜“加分”
家長見義勇為,子女高考加分,其獎勵愛心善舉、撫慰英模心靈、體恤照顧家人的制度善意無可厚非。不過,與對見義勇為者家屬給予社會福利、就業、創業、就讀、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性獎勵不同,高考是對于每個考生機會均等、同一起跑線和憑實力說話的智力與能力考試。其核心意義就在于公平競爭、公正裁判。把為見義勇為者子女“加分”引入高考這一社會制度,無疑有損公共教育政策的權威性與公平性,使“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正義底線受到挑戰。就技術層面而言,見義勇為人員子女“高考加分”的規定,既不具實際操作的可行性,也難以給予準確科學的“分值”設定,比如,“見義勇為”的標準如何確定,無價的“見義勇為”分值幾何,為見義勇為者子女加分怎樣操作 ……顧此失彼、有失公平和存在不確定性的制度獎勵,有不如無。
張玉勝
——摘自華西都市報
欄目主持:劉曦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