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窮人吃貴米”需要部門合力
市長彭建文日前談到我市物價問題時說,河源本身作為全省農副產品的主產區,但本市百姓到市場里購買農副產品的價格甚至比珠三角地區的廣州、中山等地都要高。更令人稱奇的是,僅一江之隔,新市區興源市場的菜價竟然比老城區中心市場的每斤貴上幾塊錢。由此,他給物價部門布置“作業題”時提出,物價部門要在物價監管上有新手段,強化價格調控、價費監管,尤其要著力破解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日常生活消費價格過高的問題,努力改變“ 窮人吃貴米”的現狀。(詳見本報3 月21 日A2 版報道)
近年來,“窮人吃貴米”等字眼頻頻見諸報端,這一現象對于市民來說,也并不陌生。“窮人吃貴米”現象自然也引起了本報旗下河源民生論壇網友的熱切關注。網友“另一個天堂”支招說,政府要加大行政作為,繼續做好菜籃子工程,對中心城區的供應給予引導、扶持和支持,使之成行成市,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減少市民在價格上面的痛苦指數。
網友“重慶森林”則認為,“窮人吃貴米”,這問題到底出在哪兒?是我市蔬菜沒有形成規模種植,蔬菜供不應求導致菜價偏高?是菜市場數量不夠,滿足不了城市需求?是缺少大型蔬菜批發市場,難以調動農戶積極性,導致供給不足,價格居高不下?這些都需要細細思量,職能部門要做好調研,拿出令人信服的數據。網友“ 清風”認為,解決“ 窮人吃貴米”,不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宜全盤考慮。
當然,解決“窮人吃貴米”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逐步的過程。筆者以為,“窮人吃貴米” 不是哪一個部門的事情,不單單是物價部門的事,也并非全是農業部門的事,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合力才能加以解決。但愿,今后我市農副產品價格偏高問題能夠改觀,不再是市民談價色變的“痛苦指數”,而是槎城市民引以為傲的“幸福指數”。
欄目主持: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