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 我市兩項目入選
本報訊(記者 吳志堅)日前,省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下簡稱 “項目名錄”)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擴展名錄”(下簡稱 “擴展名錄”)。其中,河源的“席床生日節”、“客家黃酒傳統釀造技藝” 兩項目進入了名錄,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省政府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堅持科學的保護理念,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保護、傳承和管理工作。
據了解,此次公布的兩個名錄囊括了廣東特色非物質文化的多個領域,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民俗、傳統技藝等。其中,項目名錄包含8 個類別,共有來自18 個市的39 個項目入選;擴展名錄共有來自15 個市的28 個項目入選。而河源入選的兩項目分別是和平縣的“席床生日節”、源城區的“客家黃酒傳統釀造技藝”。其中,“席床生日節”入選項目名錄;“客家黃酒傳統釀造技藝”入選擴展名錄。
據介紹,相傳在元末明初,和平縣林寨鎮烏石村開基祖從龍川縣遷徙至和平縣高石鎮(即林寨鎮的烏石村),見此地處處沼澤地連片生長著綠油油的淡水草,于是就地取材,制作席床,興起“打席”手工業。從此,打席這一手工藝世代傳承。烏石村民為了感恩先祖和傳承打席手工藝,每逢農歷九月廿九日便歡聚一堂,慶賀“席床”生日。這一天,林寨鎮烏石村民比試打席手藝、演練席拳棍術、舉辦家宴、吟誦歌謠,形成了屬于林寨鎮烏石村民特殊的節日。而客家黃酒則是自秦代開始,幾千年來客家人為躲避戰亂歷經6 次遷徙中沿襲下來的傳統技藝。近年來,特別是在2012 年“客家黃酒之都”花落我市后,客家黃酒產業開始進入了產業化的快速發展期。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