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與市場監管體系建設獲成效
本報訊(記者 吳志堅)市信用試點村首創“征信+扶貧+信貸” 資金支持模式,獲副省長陳云賢肯定;推行食品、藥品、農資、飲用水等企業法人“黑名單”制度,落實懲戒和淘汰措施……昨日,記者從全市“兩建”工作會議上獲悉,自去年 10 月啟動“兩建”工作至今,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與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市長彭建文出席會議時強調,要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轉變職能,大力加強市場監管體系建設。
據了解,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我市著力抓好具有先導性的基礎工作,特別是和平縣、市高新區兩個綜合試點地區和金融信貸試點行業,經過大膽探索,現已取得明顯成效:在林寨鎮信用村試點建設中,首創“征信+扶貧+信貸” 資金支持模式,截至去年底,累計完成信用戶評級215 戶,向14 戶信用戶累計發放貸款32 萬元;作為試點的和平縣上陵鎮完成了18 個行政村5000 多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和評級工作。此外,和平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三農”貸款專營中心已掛牌營業,創新推出了“創業貸”、“富農貸”、“商贏貸”3 大系列 14 個富有特色的信貸產品,較好地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問題。
在市場監管體系建設方面,我市在市場準入、市場監管、質量機制、消費維權和社會監管以及食品、藥品、飲用水安全等子體系建設方面,亦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中,在推行企業信用分類監管的基礎上,我市建立并推行食品、藥品、農資、飲用水等企業法人“黑名單” 制度,落實懲戒和淘汰措施;建立 “工商E 線通”驗資電子對比系統,實時查詢企業的金融信用情況。此外,我市還建立了河源市食品舉報快速反應制度,高效率處理食品安全投訴舉報。
彭建文強調,要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加快四大主體信用建設,推進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大力培育發展信用服務市場,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要轉變職能,大力加強市場監管體系建設。要加快完善市場準入、質量監管、食品安全監管、消費維權等體系。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