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美河源|耕綠數載不言苦 綠富雙贏慰平生—— 記東源縣藍口鎮齊坑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顧日漢
盛夏時節,記者踏訪東源縣藍口鎮齊坑村,滿目蔥蘢撲面而來,讓人眼前一亮,除了周遭山林郁郁蔥蔥,沿河道邊也是大樹成蔭,讓人留連忘返。一深圳駐藍口鎮幫扶工作隊隊員坦言,第一次到齊坑,就被河邊茂盛的花草樹木吸引住了,這里月月景色不一樣,尤其是春暖花開時,每次在朋友圈發的齊坑時令花草得到很多深圳朋友的點贊。
用東源縣藍口鎮齊坑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顧日漢的話來說,“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村里這些綠美成果也并非一年就可實現的。”近日,顧日漢獲“在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稱號。近年來,顧日漢扎根基層,充分發揮基層黨員干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深入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工作,帶領黨員群眾建設綠美家園,為“百千萬工程”和綠美生態建設作出突出貢獻,讓齊坑村的綠美底色愈發厚重。
顧日漢(中間)與村民察看文筆山公園松樹生長情況。
“綠美”寫入村約
記者在齊坑村民委員會的村規民約看到,林地管理是其重要內容之一。村規民約第四條是林業規劃,提出全村林業發展總體規劃,由村委會組織規劃區統一實施、統一管理、統一開發、統一經營。第六條則對水源林提出管理要求,現有水源林所在山林權屬歸村集體所有,一律不允許采伐,并制定管護措施明確專人進行管護,水資源屬村集體所有。
在顧日漢看來,把綠美“寫進”村約,就是把保護樹木的觀念“刻”到村民骨子里。村里文筆山公園里,青皮木棉、黃花風鈴木等錯落有致,尤其是古塔邊幾株蒼勁的松樹更為這座郊野小公園增添了幾分自然野趣。顧日漢說,去年建公園時,村里首先考慮的是要把這些種植了超過50年的松樹保護好,如今古塔與老樹輝映成趣,成為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村規民約還提出,要按照畜禽養殖規;、庭院環境優美舒適化、農民愛護環境自覺化、日常管理制度化要求,積極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動,建設“山青、水秀、地綠、路暢、戶凈、和諧、村美”的社會主義人居環境舒適幸福的新農村。
一村植到大家植
藍溪河流經齊坑村,昔日沿岸雜草叢生、荊棘遍地。如今,漫步在藍溪河畔,步行道沿著蜿蜒的河道向前延伸,兩旁的黃花風鈴木等觀賞樹木迎風搖曳,與藍天碧水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
沿江步行道的建設,是顧日漢上任后根據全村總體規劃做的第一件事。2017年9月,顧日漢帶領村“兩委”干部在藍溪河岸建設一條長1.5公里沿江親水步行路及機耕道,在沿江路安裝上大理石防護欄,并鋪設人行道。2023年5月,顧日漢又自掏腰包100多萬元,使得這條1.5公里長的沿江道路實現硬底化,并積極發動黨員和鄉親捐資認種,種植1300多株黃花風鈴木等觀賞樹木。2024年5月,齊坑村鳳凰山被命名為東源縣藍口鳳凰山郊野公園。2024年12月,東源縣藍口鳳凰山郊野公園初具規模,聲名鵲起。由一村植到大家植,共建共享綠美廣東。今年以來,鳳凰山郊野公園吸引了包括廣東省貿促會、深圳市總工會等多家單位進行綠美種植,并設立廣東省貿促會公益林、深圳市總工會生態林、公訴公益林、婦聯公益林等,僅觀賞林就近千株。
綠富雙贏村民歡
“回鄉這么多年,覺得家鄉齊坑就是樹多,空氣好,感覺生活很幸福。能保護好這么多樹,村里費了很大勁。尤其是鳳凰山郊野公園,更是令人向往。”從深圳回到東源藍口鎮齊坑村定居的鄉親顧雄勝也稱贊說。
鳳凰山郊野公園緊鄰東江支流,位于藍口鎮齊坑村藍溪河畔,與藍口鎮鎮區一水之隔。公園沿江規劃9個主題林區域,總面積310畝,從文筆塔至鳳凰山,沿河步行道約3公里,沿山道長約2.5公里。公園毗鄰藍口鎮圩藍口圍村、土陂村、塘心村、鐵場埔村等,輻射人口4.42萬,周邊有保留完好的客家圍龍屋10處、古井、千畝稻田、生態果園等。從2024年開始,公園通過鳳凰山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沿河步道景觀提升、交通路網完善、文筆塔景觀提升、古樹園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安全設施建設,逐步打造成集休閑、科普、文娛、運動于一體的公益性郊野公園,已成為藍口鎮居民和附近村民休閑的好去處。
藍溪河小微濕地緊鄰鳳凰山郊野公園,目前正在建設中。受東江河魚類洄游和攔水壩影響,該處水生生物物種豐富,加之濕地周邊稻田面積較大,為濕地水禽生物提供食物來源,故濕地陸生生物也較豐富,如白鷺、牛背鷺、翠鳥、八哥等。顧日漢說,通過積極推進小微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該濕地建成后將與藍口鳳凰山郊野公園融合一體,形成山、水、鄉村稻田、古樹、圍屋和諧景觀,進一步改善全村的生態和人居環境,讓村民生活更幸福。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地處九連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