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檢察院精治善為夯實治理之本 同心共治譜“楓橋”新篇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社會長治久安的壓艙石,近年來,龍川縣檢察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融入“1+6+N”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體系建設要求,主動將法律服務、法律監督觸角延伸到鄉村,以高質效檢察履職助推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升。
強化黨建引領和精準監督 筑牢社會治理法治防線
龍川縣檢察院黨組將黨建工作與社會治理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推進,充分發揮“黨建紅+檢察藍”的作用,組建“1+6+N”志愿服務隊,結合社區“大黨委”建設,常態化組織開展送法進社區、糾紛調解、志愿服務等活動。
同時,以“公益訴訟”維護社會公共利益。2024年,龍川縣檢察院收集公益訴訟線索50余條,辦理一批涉生態環境類、文物古樹保護、珠江流域水環境治理等方面的案件,制發檢察建議27份、磋商函13份,追回被告承擔環境損害賠償金43.1萬元,督促修復、治理被破壞林地、水域2000余畝,處理生活垃圾、固體廢物200余噸,補植綠苗1萬余株。
龍川縣檢察院聚焦“三個安全”,開展“檢護民生”專項行動,提升群眾司法獲得感和幸福感。聚焦“舌尖上的安全”,開展預制菜專項監督,督促縣市場監管局對500余家預制菜經營主體開展專項檢查,推動全縣預制菜行業規范健康發展;聚焦“錢袋子安全”,起訴電信網絡詐騙、幫助信息網絡犯罪等,檢察環節追贓挽損45萬余元,起訴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4件5人,助力36名勞動者追回血汗錢38萬余元;聚焦“電動車安全”,針對電動摩托車、電動自行車管理存在的安全隱患,組織召開公益訴訟檢察“聽證+磋商”會,向政府職能部門發出磋商函11份,助推電動車安全規范管理。
強化協作聯動 構建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大格局
“一對一”掛鉤聯系鎮綜治中心。龍川縣檢察院推進12309檢察服務中心、派駐檢察室與鎮綜治中心融合對接,選派24名檢察干警掛點聯系全縣24個鄉鎮,協力推進矛盾糾紛風險排查與化解工作。派駐鶴市檢察室積極參與鶴市鎮人民調解員業務培訓和法治課堂講課,協助鶴市鎮政府制定《鶴市鎮“1+6+N”社會治理體系一頁紙工作手冊》,助推信訪工作法治化。
龍川縣檢察院構建橫向聯動協作機制,加強與公安、法院的溝通協作,積極探索輕罪治理機制和快速辦理模式,建立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的酒駕醉駕治理模式,對被不起訴的人員提出給予行政處罰的檢察意見,切實鞏固社會治理成效。注重對婦女、老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關愛救助,攜手相關部門探索建立“司法救助+社會救助”綜合救助模式,加大因案返困人員的救助力度。
據統計,2024年,龍川縣檢察院共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16件,向65名當事人發放司法救助金27.5萬元,切實以“法治力度”提升“法律溫度”。
強化創新治理 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推行“檢察公開聽證+社會治理”模式解決矛盾爭議。龍川縣檢察院對爭議較大、社會關注度高的案件,積極通過公開聽證、簡易聽證等方式解開當事人心結。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等擔任聽證員,就案件事實、法律適用等疑難、爭議性問題開展針對性聽證,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促進社會治理。
創新法治教育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2024年,龍川縣檢察院深入開展預防和治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在堅持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時積極做好犯罪預防工作,實現了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24個鄉鎮全覆蓋,助推法治宣傳資源向偏遠山區、在校學生、留守兒童等傾斜。據統計,2024年,共開展法治宣傳進校園30余場次,多形式多舉措助力平安校園、法治校園建設。
本報記者 謝夢君 通訊員 肖玲玲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春風輕拂三月天,巾幗花開別樣紅。在河源這片熱土上,有這樣一群女性——她們是筑牢動物防疫屏障的“隱形戰士”,是三尺講臺上的筑夢引路人,也是傳遞人間溫情的志愿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