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勢勃發“牛”勁十足 和平縣東水鎮顯塘村大力發展肉牛養殖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富不富,產業是支柱,抓好了產業發展,就牽住了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和平縣東水鎮顯塘村從新疆、內蒙古等地引進了西門塔爾牛,大力發展肉牛養殖產業,為鄉村振興再添“牛”勁。
在東水鎮顯塘村聯豐肉牛養殖基地,一頭頭膘肥體壯、毛色發亮的肉牛,悠閑地咀嚼著營養豐富的飼料。為了迎接這群遠道而來的“客人”,確保它們能盡早適應新的環境,在入欄之前,工人們就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儲備好充足的草料、鋪好松軟的發酵床。此起彼伏的牛哞聲,能感受到它們對這個“新家”非常滿意。
東水鎮顯塘村聯豐肉牛養殖基地。
西門塔爾牛具備適應性強、產肉率高、肉的品質好等特點。在投料上,該基地還狠下了一番功夫,自動化的設備和流水線讓飼養過程變得更加便捷,叉車運送成扎的草料、攪拌機均勻混合各種搭配草飼、傳送帶轉運草料、飼料投喂車均勻投喂……整個流程一氣呵成。但由于西門塔爾牛長得很快,投喂量和運動量都要根據牛的體重變化隨時調整。基地負責人馮志聯告訴記者,通過科學的草料投喂,再結合適量的室外放養,不僅保證了牛群營養所需,還確保了每天的運動量,使得牛群生長更健康,肉質更鮮美。
記者了解到,該養殖場購進的西門塔爾牛均是不低于400斤的牛犢。按生長周期1年計算,一年后出欄肉牛每頭將達到1500斤至1800斤,市場穩定情況下,將實現銷售收入900多萬元。
肉牛產業“畜”勢勃發,鄉村振興“牛”勁十足。東水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政府引導、企業助力、社會參與,為肉牛養殖提供堅實的人才和技術支撐。優化保險政策,破解養牛戶貸款難、保險難問題。同時,堅守生態環保底線,建立完善的肉牛養殖模式,實現健康養殖、綠色養殖。
本報記者 曹志成 通訊員 陳鴻輝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