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城鄉社區聯防聯控 織密疫情防護網
南方網訊(記者吳鳳思 通訊員葉金鑫 張偉敏)上門摸排、宣傳入戶、取消“做棚”民俗活動、幫助來自疫區來穗人員解決生活上的需要……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村、社區等基層組織發揮著重要作用。近日,按照中央和省有關部署,廣東省民政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村(社區)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的緊急通知》,部署全省各級民政部門落實指導村(社區)履行疫情聯防聯控責任,切實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聯系群眾、發動群眾和服務群眾的作用。全省村(社區)在當地黨委、鄉鎮(街道)的統一部署下,在村“兩委”帶領下,組織村(社區)黨員、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志愿者、物業服務人員等加強值班值守,實施網格化、地毯式聯防聯控,落實以社區防控為主的綜合防控措施。
按照衛健部門要求,廣州持續指導各社區(村)認真配合落實各項社區防控措施、上門摸排等工作。全市各社區(村)已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6539次,摸排居民567239戶,摸排來穗武漢人員4648人,前往武漢人員5585人;發現疑似人員70人,確診26人。
惠州市全面啟動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大亞灣區西區街道漳浦村 “兩委”干部和“尖刀班”一起,積極實施防控疫情戰時機制,以村民小組為防控區,組成以“1名村干部+1名小組長+3至5名黨員”為主的戰斗隊,包組聯戶、責任到人,宣傳入戶,通過微信發消息、每戶打電話、懸掛標語等方式,做到家喻戶曉。
東莞市大朗鎮長塘社區對于在排查中有發現來自疫區的人員,社區工作人員按相關要求引導他們居家隔離觀察,并做好跟蹤服務。社區工作人員關心問候他們的身體狀況,向他們宣傳防控知識,幫他們測量體溫,登記好他們的個人信息,盡量協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需要。以實際行動溫暖在莞的來自疫區群眾的心。
江門、清遠、云浮等地村(社區),通過“鄉村大喇叭”、“大篷車”等形式滾動、流動宣傳播報疫情防控知識,引導群眾盡量減少聚會和串門。鄉村大喇叭響起了村民熟悉的“鄉音”,用普通話、白話、客家話、潮汕話等播報防疫宣傳內容,通俗易懂,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讓防疫的聲音傳到了田間地頭。
汕頭、潮州、揭陽、惠州、茂名等地最大限度減少城鄉社區群體性聚集活動。為有效防控疫情,潮汕地區村(社區)根據相關單位部署,協助取消所有“鑼鼓標旗巡游(民間俗稱“營老爺”)等群眾活動,農村地區若發現有私下組織民眾進行聚集活動,市民可向當地居委會或村委會舉報。惠州市惠東縣吉隆鎮取消了一年一度的元宵期間舞龍活動、龍門縣龍華鎮的西溪村、長灘村、橫槎村等不少村的村民也自發取消了“做棚”活動。茂名市各村(社區)取消“吃年例”活動。
編輯: 劉灝
來源:南方網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