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永記善擔當 水電豐碑潤南粵——記廣東粵電新豐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多彩河源,新豐江畔。一座大壩巍然矗立在青山綠水之間,“新豐江水電站”6個白色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里是廣東粵電新豐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豐江發電公司)的生產區域,4臺發電機組正忙碌運轉,輸送著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
新豐江發電公司是廣東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原名: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其前身是1960年首臺機組發電的廣東省新豐江水電廠,2003年實行公司化改制,現總裝機容量355兆瓦,是廣東省內最大的常規水力發電公司。
新豐江水電工程的原設計功能是以發電為主,近60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其功能不斷調整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從以發電為主,到以防洪、發電為主,再到現在的以防洪、供水、灌溉為主。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它的作用卻有增無減,是一座經得起歷史、實踐、人民檢驗的水電工程,是廣東省乃至全國的一座水電豐碑。而一代又一代新電人初心不變,始終帶著使命、帶著擔當、帶著感情建設好、守護好這一水電工程,致力于發揮其優良的綜合效益,致力于讓其光耀千家萬戶、水潤南粵大地。
東深供水工程五十周年紀念碑石——“飲水思源”立碑儀式。
秉初心,艱苦創業,60年代擔起廣東電力半壁江山
新豐江水電工程是由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自行安裝的大型水電工程,是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奇跡。
“一五”期間,為保證廣東省提出的工業總產值增長目標的實現,全省發電總裝機容量必須盡快增加,電力工業加快發展勢在必行。而廣東是缺煤省份,在當時條件下興建大型火力發電廠很不現實。經專家們多次實地調查確認,新豐江是珠江流域東江水系最大的支流,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地理位置適中,具有建設水電工程的優良條件。1956年1月,新豐江水電工程經國家計委立項,并列入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之一。1958年7月15日工程正式開工建設,1959年10月20日大壩下閘蓄水,1960年10月25日首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創造了當時國內同類水電工程建設速度最快和工期最短的紀錄,為中國水電事業的設計、施工、安裝等許多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電站建成投產后,是當時全國數量有限的幾個大型水電廠之一,在廣東電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世紀60年代,電廠擔負著廣東電網基荷任務,發電量占全省的一半左右,為廣東經濟建設走出連續3年自然災害困境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截至2019年7月31日,電廠已累計發電499.4億千瓦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被譽為“東江明珠”。
擔使命,銳意創新,老企業持續發展煥發新活力
新豐江發電公司始終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雙輪驅動,全面提高設備設施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老電廠煥發新活力。
1、2、3號機組是在“大躍進”年代制造的仿蘇產品,受當時技術條件所限,質量不太理想。20世紀70年代初,針對主設備存在的主要缺陷,新豐江水電廠組織技術攻關小組,解決了推力軸瓦燒瓦、定子絕緣擊穿等一些老大難問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電力工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重點。借此東風,新豐江水電廠加大設備技術革新力度,在廣東省內水電廠中,率先引進GIS對輸變電設備進行改造,率先利用計算機監控(監測)系統實現對全廠生產設備的監控、大壩安全自動監測、水情自動監測和洪水預報,率先建設使用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全廠自動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20世紀90年代開始,針對設備運行年久、日趨陳舊老化等情況,為提高機組運行效率和企業經濟效益,新電人率先打響了挖掘機組潛力的機組增容改造攻堅戰。增容改造的成功,為全國水電老廠的改造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寶貴經驗。
近年來,新豐江發電公司致力于優化水庫調度、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得到了廣東省水利廳、廣東省東江流域管理局和廣東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的高度肯定。
因為諸多歷史因素,新豐江水庫長期偏離(低于)設計水位運行,機組長時間處于低負荷或深度調頻調峰狀態,水庫的庫容和水能均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為了改變新豐江水庫運行狀況,新豐江發電公司聚力機制創新、內部挖潛,自2010年始,公司根據新豐江水庫完全多年調節特性與功能調整等實際情況,創新性提出分七種水文年份制定不同的調度策略,并形成科技成果——《建立水庫優化調度與節能激勵機制》,該成果獲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2012年度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2014年4月,新豐江發電公司與大連理工大學聯合研制的“新豐江水庫優化調度系統”成功投入運用,實現了對新豐江水庫的最優水位控制,并獲評全國2018年度電力創新二等獎。
水庫優化調度的成果在實踐中不斷深入完善,效果顯著。近6年來,平均耗水率5.53立方米/千瓦時,比多年平均值減少1.25立方米/千瓦時,提高發電效益18.4%。與相似年份多年平均值相比,耗水率下降累計增加發電量11.58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燃煤電廠二氧化碳排放91.19萬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新豐江水電站全貌。
善作為,科學調度,豐碑工程綜合作用充分發揮
新豐江水電工程是一座兼有防洪、供水、發電等綜合功能的水電工程。
雄偉的大壩成就了華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水庫——新豐江水庫,水庫庫容138.96億立方米,流域面積573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70平方公里,正常高水位116米,庫區內碧波萬頃,因處處是綠,四季皆綠,又名“萬綠湖”。庫區水質一直保持著國家I類水標準,湖區森林面積覆蓋率達90%,綠水青山,構筑了優良的生態系統。
在全球生態日益脆弱,自然環境亟需呵護的今天,綠色低碳已成為能源革命的核心,水資源綜合利用成為共識,新豐江水庫這一質優量大的水資源成為省內重要的戰略資源,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綜合效益更加凸顯。
東江流域防洪的關鍵工程
新豐江水電工程的建成徹底改變了下游“三年一小淹,五年一大淹”的局面,將下游百年一遇洪水削減為二十年一遇洪水。建庫以來,只在7個年份發生了棄水,分別是1961、1962、1975、1976、1983、1997、2006年(其中1961、1962年是由于工程建設剛剛完成,裝機容量較少,溢洪道閘門未安裝而發生棄水,其他年份是由于洪水導致棄水,水庫水量利用率超過99%)。2005年6月,流域發生百年一遇洪水,洪峰達到11400立方米/秒,防洪搶險的關鍵時刻,大壩發揮出抗洪削峰的巨大作用,削減洪峰95.6%,對確保下游防洪安全起到決定性作用,減少洪災損失約200億元。
尤其是新豐江發電公司實施水庫優化調度以來,新豐江水庫多年調節功能充分發揮,為東江中下游的防洪抗災作出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貢獻,也彰顯了新電人專業、務實、善作為、顧大局的優良品質和作風。
——2013年,成功抵御兩場五年一遇洪水,尤其是抵御了“雙臺風”的夾擊。8月份超強臺風“尤特”登陸,華南暴風雨持續多日,多處成澤國。新豐江水庫最高水位離防汛限制水位僅差7厘米,“尤特”余威未退,“潭美”又兇猛來襲,“新豐江水庫能不能頂住?要不要泄洪?”關鍵時刻,市領導到新豐江發電公司現場察看汛情、指導防洪工作,技術人員匯總雷達云圖信息、分析臺風路徑及降雨云團走向,科學預測流域降雨將減弱或結束,建議不泄洪棄水并得到采納。后來雨過天晴,證明了預測是正確的。由于調度得當,既降低了下游防洪壓力,又多蓄水確保了枯水期用水需要。
——2016年,全年雨量充沛,入庫水量101.08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68.5%,屬于特豐年份。由于調度策略得當,全年水庫在較高水位運行,創造了年發電量最高、耗水率最低的紀錄,經歷二十年一遇的豐水年份未發生棄水,水量利用率100%,大大減輕了下游災情,而年末比年初水庫多蓄水15.52億立方米,為2017、2018年枯水年份的供水打下基礎。
——2019年6月中旬,河源地區成為暴雨中心,流域部分地區發生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降水,6月13日洪峰達8600立方米/秒,接近五十年一遇。公司見事早,行動快,爭取主動,在6月8日就向廣東中調、東江流域管理員申請機組滿發,提前預泄7000萬立方米水量,為后續防洪減災創造了有利條件。此輪調度,通過預泄預留庫容,新豐江水庫總攔蓄洪水8.2億立方米,占全省水庫攔蓄洪水的65%,同時在6月14日4時起實現了與東江干流洪峰錯峰,確保一方平安。
東深供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新豐江水庫是多年調節水庫,年平均入庫水量60.2億立方米,占東江流域水量20%,每年枯水期(10月至次年3月)向下游供水量超過東江枯水期總量的40%,對保障下游用水需要,改善下游東江河道水生態、水環境有重要作用。
飲其流者懷其源。新豐江水庫是1965年建成的東深供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是700萬香港同胞的生命之水,也是深圳、東莞、惠州等東江下游城市4000多萬居民的重要飲用水保障。2015年12月27日,由粵港會、河港青年交流促進會等聯合舉辦的東深供水工程五十周年紀念碑石——“飲水思源”立碑儀式在新豐江發電公司舉行,銘記歷史,感恩前行。
守護碧水東流,新豐江發電公司在行動
為著力發揮供水效益,新豐江發電公司牢固樹立“洪水也是資源”的理念,協調好防洪、供水、發電的關系,用好現代科技,做到精準調度,實現了從抵御洪水向管理洪水轉變,最大限度實現了洪水的資源化利用;此外,發揮出多年調節水庫蓄豐補枯的作用,使豐水年份的水量在年際間合理分配,實現了一水多用、一庫多利。在2004、2005、2007年等流域枯水年份,顧全大局,堅決服從調度,加大出庫流量壓咸潮、保供水;2008年東江流域管理局實施水庫水量調度后,抗旱和供水進入常態化管理。2012年,公司推行水庫優化調度策略后,水庫水量更得到了充分利用,據統計,2012年~2018年新豐江水庫的汛末平均水位,較2012年之前多年汛末平均水位提高7.1米,增加供水量21億立方米,對于保障下游枯水期用水需要起到決定性作用。
著力保護水源水質。新豐江發電公司按照ISO9001、ISO14001的要求,建立起嚴格規范的環境保護管理機制并嚴格執行,做好廢棄物、污染物的收集、存放和處理,廢棄物移交處理率達100%;做到發電運行、檢修維護全過程清潔生產,做到“四不落地”;委托相關單位定期對大壩上下游的水質進行檢驗,做好水質監測分析。歷60年從未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水源污染事件。
履責任,助困扶貧,踐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
作為駐河源市的省屬大型國企,新豐江發電公司始終秉承“企業回報社會”的宗旨,貫徹落實中央與政府的各項扶貧政策號召,把扶貧攻堅、鄉村振興當作我們的責任與擔當,一以貫之,堅決執行,扎實落實。
2005-2019年的15年期間,新豐江發電公司投入扶貧資金495萬元,派出13名駐村干部、深入7個駐村點,積極開展扶貧工作。駐村干部實地考察摸清實情,因地制宜實施幫扶項目,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完成了包括建設村委會綜合樓、文化廣場、農田水利設施、光伏發電站、道路等項目,實施種植、養殖及企業參股,開展送溫暖活動、幫扶貧困戶合計367戶/次,實現相對貧困人口家庭的脫貧奔康目標。
▲新豐江大壩。
新豐江發電公司的扶貧工作得到社會肯定,扶貧工作被河源媒體數次報道,收到駐村村民送來錦旗數面,4名駐村干部被評為河源市優秀駐村干部,公司3次被評為河源市扶貧先進集體,特別是在精準扶貧時期,由于駐村責任落實、企業集體投入幫扶資金大,幫扶項目精準、富有特色、收益穩定,2016-2018年被市縣扶貧工作考核為優秀。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當好企業公民,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不懈努力。
強黨建,傳承跨越,以嶄新姿態投入新時代建設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
新豐江發電公司黨委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明確企業黨委在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推動黨的建設與企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抓班子、帶隊伍、強素質,引導廣大黨員學思踐悟,發揮好新時代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建引領企業跨越發展。
新豐江水電工程內部設計。
新時代賦予了新豐江發電公司新的使命、新的責任,新電人將在公司黨委的帶領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艱苦創業、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服務服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鄉村振興、“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等發展戰略,以嶄新的姿態,投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結束語
初心不改,使命不渝。60年前,新豐江發電公司的腳底下,還是一片荒涼。60年后的今天,這里已經變成了一個管理先進、充滿和諧活力的現代化發電企業。
“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來時的路。”1959年下閘蓄水的新豐江大壩,是一座不朽的豐碑,記載著新電的歷史和傳承,也將見證著新電的未來和發展。
廣東粵電新豐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供稿
本報記者 吳文婷 組稿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