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糧憶今昔
聽爺爺說,過去繳公糧,只能把一擔擔稻谷挑到城里去,來回需要一天時間。我想,那就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繳糧的艱苦歲月啊!
到了爸爸繳糧年月,我常常在曬谷坪里把雞趕。每到夏糧征收時,生產隊的社員們,還是得把稻谷一擔一擔地挑到鎮糧所里去。經驗收員檢查過稱后,再挑到谷倉里堆放,那一倉倉稻谷猶如一座座小山。等生產隊繳清公糧以后,再由隊長統一按勞分配。在我的兒童時代,吃的大多是粗糧稀粥,中午放學回到家,打開鍋里是煮熟的番薯片,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一大碗,再用草莖串了一串薯片,在上學路上邊走邊吃……在我的記憶中,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繳糧的艱辛生活啊!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非常幸運地趕上了農村分田到戶搞單干,農業率先改革,人們開始了大干實干加油干。緊接著,各行各業進入了改革開放時期。我成年成家后,依然肩負著繳糧納稅任務。每年接到應征農業稅清單,都要超出千斤稻谷。而且,作為一名代課教師,我得帶動妻子積極響應納稅號召。
記得一九九零年深秋的一天,全鎮教師大會上,領導傳達鎮政府通知精神,凡教師家屬,限期繳清應納公糧。
周末,我請來一臺拖拉機,把應繳納的公糧、余糧、水利糧等運送到糧所去,一次性完成了當年這一政治任務,我如釋重負。
回到家里,妻子把剩余的六百多斤稻谷用蛇皮袋裝好,像寶貝似的存放起來。
“這下好了,公糧一斤不欠,你就等著領導表揚吧。”我看見妻子強裝著笑臉,她分明是怪我這么主動去繳糧,“一家七口還得靠粗糧補充呢,兒子還小,總不能讓他餓肚子吧。”
“不要擔心嘛,稀粥粗糧,幸福安康。領導能表揚,是因為你的品格高尚,大家都要‘備戰備荒’啊!”我隨機應變引用了墻壁上的標語,認真地安慰著妻子。妻子的臉上好像晴朗了許多,她左手拎著一袋番薯片,右手提著一桶番薯絲,邊走邊嘀咕著:“是啊,你這么積極‘備戰’,我也得認真‘備荒’啊!”看著她一臉無奈的表情,我無言以對。我潛意識地掏出繳糧發票,握在手上覺得有千斤重……
我清清楚楚地記得,每年繳糧,我都要準備一拖拉機的稻谷,一次性繳清,每年我都要與妻子一起“備戰備荒”。
終于,走進了21世紀,三農問題得到了高度重視,妻子耕種了兩畝多田地,每年收獲三千多斤稻谷,利用余糧大力發展了家庭副業,雞鴨魚豬六畜旺,她手頭的存款與日俱增,我跟她談起過去繳糧“備戰備荒”的事情,她喜笑顏開地說:“現在種糧有補貼,皇糧國稅不用交,惠民政策就是好,我們的生活有依靠。”
是啊,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有了各行各業納稅人的貢獻,保證了財稅的快速增長,城鄉都能享受到義務教育階段免除學生學雜費,享受到合作醫療保障,真是繳糧憶今昔,納稅免稅猶天地,民生得惠及;鄉村與城市,生活面貌皆可比,新村多美麗!
作者謝文衍
(單位:連平縣上坪鎮下坪聯辦小學)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