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9家扶貧企業組團亮相海絲博覽會
“這紅通通的辣椒還帶著水珠呢,它們昨天還呆在基地辣椒園里,這不,今天一大早就被送到展示館。瞧,多水靈,這辣椒制作出來的辣椒醬很好吃!”在廣東脫貧攻堅成果展河源展區一角,來自龍川一辣椒醬制作公司的工作人員向參觀的客商介紹。這是記者前日在2019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上見到的一幕。
19家扶貧企業組團參展
23日上午,備受關注的2019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第27屆廣州博覽會在廣州市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正式開幕,展會于昨日閉幕。備受關注的是,本屆海絲博覽會首次舉辦了廣東脫貧攻堅成果展。此次脫貧攻堅成果展由省扶貧辦、廣州市政府主辦,以“展扶貧成果,助脫貧攻堅”為主題,分為圖片展、實物展和消費扶貧線下體驗區三個展示區。
我市有19家企業參加了廣東脫貧攻堅成果展,向世界展示我市在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等方面的經驗做法,進一步吸引全社會關注支持河源扶貧事業,助力我市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展。
扶貧產品唱“大戲”
來自我市各縣區的19家扶貧企業分別在河源、深圳兩個展區集中參展,各展板充分展示參展企業的特色物產、旅游資源、產業幫扶成果等,產品包括龍川縣的山茶油、米酒、辣椒醬,紫金縣的茶葉,和平縣的百香果、獼猴桃、福樓醒獅,連平縣的黑蒜,東源縣的板栗,源城區的無花果等,集中展示了我市農業產業發展新成就和脫貧攻堅新成果。
廣州市民周娜一一品嘗我市展區的產品后,認為這樣的平臺非常好,可以把河源的這些農特產品推廣到廣州,讓更多的客戶、市民都可以品嘗到,她也會積極宣傳河源的扶貧產品。龍川綠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周穩表示,可以借這個機會把河源這些優質農特產品推介到粵港澳大灣區,讓更多人知道河源的優質農產品,同時也希望通過參加這個展會,把其他地方一些優質的、好的項目帶到河源地區,把河源扶貧產業做強做大。據悉,綠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茶葉面積約4.3萬畝,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互聯網+文旅”的經營模式,帶動411戶精準扶貧戶實現增產增收和脫貧致富。
更多產品推向大灣區
近年來,我市生態資源、區位交通、政策扶持等優勢日益凸顯,一批批品質高、效益好、市場廣的扶貧產業成為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引擎。全市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9760戶109313人。截至今年上半年,已達到脫貧標準的104505人,脫貧率達95.6%。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558元,比幫扶前增加6989元。市扶貧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推進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合作機制,繼續在搭建展銷平臺、實現深圳定向銷售、打造電商示范村以及建立深河消費扶貧服務中心等方面下功夫,助力我市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展。
市扶貧工作局監督考核科科長黃運彬表示,接下來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確保一力爭”的年度目標,大力實施產業扶貧、黨建扶貧、金融扶貧、光伏扶貧、消費扶貧等,將河源貧困村、貧困戶更好的扶貧產品推向粵港澳大灣區,也通過這次展覽,將粵港澳大灣區更好的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吸引到河源,將河源貧困村的貧困戶的產業做強做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袁定央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