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小村大變樣 “綠野仙蹤”入畫來 記粵贛交界的邊界村和平縣下車鎮和一村
如今,藍莓這種水果已漸漸地被人們熟知,而在和平,每每說起藍莓總會讓人想到下車鎮和一村。這不,眼下又到了藍莓成熟的季節,當地的村民又忙開了。記者5月31日在和一村藍莓基地看到,一株株藍莓樹亭亭玉立,樹上結著零零總總的紫黑色果實,看著非常惹人喜歡,尤其是那些在陽光下熟透的藍莓黑的發紫,讓人垂涎欲滴。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該村400畝藍莓已陸續進入成熟期,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體驗采摘的樂趣。這只是和一村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變化的一個“縮影”。作為粵贛邊界村,和一村結合當地的文化底蘊、產業優勢,正積極謀劃推動濱水棧道、濕地公園、酒餅崗農莊等一批重點項目及藍莓基地等產業項目建設,成效顯著。
處處皆風景
和一村是一個生態型山區村莊,整體地形為背山面水。村域總面積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97畝,林地12680畝,果園面積1380畝。
和一村靠近定南河,地處丘陵,離墟集有10公里,沿途山青水秀,處處皆景,讓人猶如走入畫中,流連忘返。當地的山水田園、房屋民俗等都成了城里人相機、手機鏡頭里的“香餑餑”,一些外地游客還把村里的美景拍攝下來,發到網絡上后“圈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慕名而來。
全村下轄南萬、上排、上古、石塘4個自然村,目前全村有300多戶,戶籍人口1600多人。和一村曾用名和豐鄉,曾是江西到廣東的主要通道,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解放以前有很多小型的驛站,驛站依附著山山水水從而形成了村落。村中有一株百年四季桂樹,據說還是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祖墳所在地。
和一村擬依托獼猴桃、藍莓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以及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祖墳等歷史文化資源,發展包括田園觀光體驗在內的多元文化旅游和鄉村休閑度假。記者從村規劃上看到,該村計劃依托鄉道 Y161 和鐵嶺河,打造“和龍灣”旅游度假區、特色農產品種植區、藍莓種植基地、負離子康養區和山林生態觀光區,推動點線面結合,形成了“處處皆風景,無處不留客”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小小藍莓帶旺一片
如今,小小藍莓已帶動了和一村的發展,已推動鄉村振興。來自定南的朱姓游客告訴記者,這果實吃了酸酸甜甜的,一口一大把,感覺非常好。在縣城里生活,壓力很大,現在來到這里游玩輕松了很多,親手摘果實吃,跟從街上買回來的感覺不一樣,自己摘的格外甜,好吃又爽口。

據了解,該藍莓園由廣東匯友生態農業公司投資種植,占地近400畝,共種植了南高叢和兔眼兩個品種,今年產量預計大概有3萬斤,產值可達200多萬元。該公司負責人 劉少農說,藍莓園現在經過三年的發展,果子口感也更甜了。
目前,和一村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如火如荼,發展迅速。下車鎮在和一村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旅游產業,打造集觀光旅游、健康養生、娛樂體驗于一體的旅游發展格局,引進了廣東匯友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并引導當地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就地務工、入股分紅等方式增加收入。目前全鎮有6個貧困村的產業扶貧資金入股該基地,涉及農戶過百戶,目前還吸收了40多位貧困戶村民在基地務工。

基礎建設如火如荼
有道是,要想富,先修路。記者注意到,和一村離墟鎮有10公里,發展觀光旅游產業,道路交通等有待提高。和一村對外交通主要依靠鄉道365和鄉道164,路面寬度約3.5米。村莊主要道路大部分已硬底化,村內道路尚未形成完整系統,且路面狹窄,通行能力較差,同時交通設施配置相對欠缺,尚無公共停車場。不過,記者在現場看到,通過墟鎮的道路正在擴建之中,進展順利。

根據規劃,和一村將建設成"特色產業突出、生態環境優美、人居環境適宜"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擬用1至3年時間逐步改善和一村的人居環境,治理好村莊道路系統、排水系統、治理村容村貌,使整治后的和一村村容村貌整潔優美,供水、醫療文化教育等公共基礎設施得到保障,農民素質得到明顯提高,農村風尚得到有效改善,達到省定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范村整治創建標準。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