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想“趕路”的警察詩人 記市公安局源城公安分局下角派出所民警張慶富
警察與詩人,兩者似乎沒有多少關聯。習武者持槍破案,需要冷靜的邏輯推理;從文者,需要的是浪漫細致的想象。而在張慶富身上,我們能看到這兩者的相互融合,正所謂“鐵漢也柔情”。
張慶富是市公安局源城公安分局下角派出所的一名民警,自參加公安工作以來,他愛崗敬業,熱情為群眾服務,很好地完成了各項公安工作。他勤奮好學,善于鉆研,獨立研發多門課程應用在警務實戰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他還是一名警營詩人,以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為靈感源泉,筆耕不輟,創作出大量優秀的作品。
詩人警察張慶富(左)詩集發布會在市圖書館舉行。(資料圖片)
愛崗敬業,扎根基層樂奉獻
“愛崗敬業,扎根基層,服從安排,在每一個崗位上都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做好每一項工作”。這是張慶富工作的真實寫照。
在下角社區居民眼中,張慶富是個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的“熱心腸”。自投身到社區警務工作以來,張慶富意識到,自己從事的這份社區工作,關系到社區千家萬戶老百姓的冷暖。于是他不斷強化服務意識,以“平時要看得見,需要時幫得上,關鍵時沖得出”的標準要求自己。張慶富很少坐在辦公室,工作之余就到轄區走走看看,與社區的居民聊天溝通,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困難,在了解溝通中與他們建立感情,成為了居民的知心人。社區里的一些獨居老人,張慶富經常上門探望他們,陪他們拉拉家常,幫他們打掃衛生,時間一長,老人都把張慶富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逢人就夸。
在轄區師生眼中,張慶富是個靠譜的“安全宣傳員”,常常上門宣講,傳授一些安全知識和防盜竊、防詐騙技巧。下角派出所轄區學校較多,張慶富經常到河源中學、嘯仙中學等轄區19所學校和幼兒園宣講法制和安全知識,提高師生的法制意識、安全意識。一年下來,他為轄區學校開展法制講座60余次,成為了師生首選的法制咨詢師。
在日常工作中,張慶富還積極協助辦理轄區各類治安行政案件,為偵破案件提供線索。在刑偵崗位上,張慶富服從安排,團結友愛,任勞任怨,偵破多起案件,協助刑警大隊和其他省、市公安局在轄區抓獲多名在逃人員。
業務精湛,善于鉆研勇作為
在下角派出所擔任社區民警的同時,張慶富也一直在河源市警官訓練學校兼任教官,主要教授警務技能和消防、社區等課程。在他看來,教官這一職業雖然不是沖鋒在前線,卻能幫助民警在實際中更好地工作。因此,張慶富總是致力于研發和推廣貼合實際工作需求的警務課程,確保民警在關鍵時刻能夠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
在平時工作中,張慶富還善于總結歸納,常常將實戰經驗進行總結、研發、編寫課程,形成理論知識,先后獨立研發了《公安派出所“三小”場所消防工作實務》《淺談公安派出所社區警務工作》等課程,積極應用在警務實戰中,受到了廣大基層派出所民警的好評,研發的兩門課程均被納入新警訓練班和初級警銜晉升訓練班的課程表中,效果突出。
在兼職教官崗位上,張慶富懷著對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滿腔熱情,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頑強拼搏的訓練作風,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各項訓練任務。在擔任專項訓練、反暴恐訓練教官期間,他不怕苦、不怕累,發揮所長,耐心教學,受到教官和學員們的認可。
筆耕不綴,以筆為劍揚警威
藝術來源于生活。張慶富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業余時間,積極進行文化創作,筆耕不輟,歌頌基層公安民警的辛勞,努力提升公安民警的形象,豐富了警營文化,給大家帶來愉悅與深思。據統計,張慶富先后在河源晚報東江副刊、河源晚報、源城區新客家人報、河源市警察協會等報刊雜志上發表多篇文章。
2018年1月,張慶富在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個人詩集《淺淺春色》,并于5月在市圖書館舉行了新書發布會。據悉,《淺淺春色》共123首詩歌,約11.4萬字,有古體詩、現代詩,也有散文詩、哲理詩、打油詩和自由體詩歌,詩集中《送你一枚軍功章》《三百恨》《為民》《利劍》等詩篇記載了他從警后的情感生活、工作感悟、思想歷程,顯露出他的獨特個性與思考的力量美,深受讀者喜愛。特別是《利劍》這一首詩,創作的靈感來源于張慶富參與處置的一起犯罪嫌疑人持刀進入派出所砍人的惡性暴力事件,整個處置過程當中未造成人民群眾和警務人員的生命、財產損失。事后,張慶富有感而發,寫下了《利劍》這首現代詩。在詩中,他將子彈比喻為利劍,化身陽光,將黑暗擊潰,還社會一個正義和光輝,書寫了廣大民警堅決維護社會平安穩定的決心。在基層派出所繁忙工作之余出版個人詩集,張慶富積極宣傳了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為河源公安文化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為南粵公安文化獻上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報記者 劉曦 刁城幫 通訊員 陳麗厲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