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龍川、連平三縣124村齊頭并進 爭建粵贛邊界美麗門戶
粵贛邊境精品示范村和粵贛高速沿線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怎么推進?近日,和平縣提出,和平將加快規劃編制,因地制宜打造出一批特色鮮明的精品示范村和整體風格統一的示范帶,力爭成為展示全省、全市、全縣新農村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
據悉,我市編制的《河源原中央蘇區(粵贛交界地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9年-2022年)》已“出籠”,其規劃范圍為我市與江西贛州交界的和平、龍川、連平等3個蘇區縣的8鎮全域,即和平縣浰源鎮、下車鎮、上陵鎮、大壩鎮,龍川縣細坳鎮、上坪鎮,連平縣上坪鎮、陂頭鎮,共計124個行政村,總面積約1640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2019年-2022年,遠景展望2035年及2050年。
和平下車鎮浰東小筑有望迎來新生。
建設邊界美麗門戶
記者注意到,規劃明確提出將把124個村建設成粵贛邊界美麗門戶,提出要依托規劃區作為粵贛邊界和京九大通道廣東門戶的區位優勢,主動與粵北贛南原中央蘇區在生態保護、產業協作、文化協同、設施共建、服務共享等方面聯動,按照全域景區化建設標準,加快推進宜業宜游生產空間、魅力宜居生活空間、美麗宜人生態空間建設,塑造展現南粵風采的美麗門戶。
除此之外,規劃還提出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優質生態產品供應基地和河源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示范區,要求聯動粵北贛南原中央蘇區協同推進鄉村振興,探索原中央蘇區政策在河源落地生根,創新“產-村-人-文”融合發展新模式,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化鄉村治理體系,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率先在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方面取得突破,為河源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提供經驗示范。
“紅藍相間”加快發展
粵贛兩省邊界(河源)鎮村是我市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重點區域。市領導在調研中多次強調要以規劃為引領,結合本地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項目,統籌謀劃粵贛兩省邊界村落的鄉村振興工作,依托當地各具特色的資源和產業,全力打造粵贛省界(河源)鄉村振興示范帶。
龍川細坳鎮小參村毗鄰江西,素來都有“入粵第一村”之稱,是廣東省古村落、革命老區村,其規劃發展定位是“千年古村、紅色小參”,主導功能則是圍繞竹園圍、李云山故居等紅色遺址和廣東古村落,發展紅色旅游田園觀光和鄉村民宿度假等。該村以挖掘古驛道文化和紅色文化為紐帶,帶動沿線美麗鄉村建設,將努力打造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岐山嶂森林公園,山林生態觀光和山林自然生態區。
而龍川上坪鎮吉祥村也與江西毗鄰,該村結合優越自然生態條件,著力發展“一村一品”產業,依托柑橘、靈芝種植加工基地和黃麻山綠色生態旅游產業園,打造柑橘種植片區、靈芝種植片區、農業公園觀光片區、山林負離子生態區。
和平24個村爭掀熱潮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和平有4鎮22村毗鄰江西省,其中上陵鎮江口村、黃沙村、新民村、富良村、豐溪村,下車鎮和二村、石含村、河排村,浰源鎮黃田村、新街村、塘尾村、山下村等12個行政村被列入該縣粵贛邊境精品示范村。
而粵贛高速途經和平縣4鎮23村,其中上陵鎮百龍村、翠山村,大壩鎮老鎮村、半坑村、石谷村、鵝塘村、高發村,陽明鎮星星村、大樓村、豐道村、珊瑚村,合水鎮珊坪村等12個行政村被納入全縣粵贛高速沿線美麗鄉村示范帶。
和平縣表示,入選粵贛邊境精品示范村和粵贛高速沿線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的24個行政村基礎牢固,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各具特色,接下來會將24個行政村的“三清三拆三整治”擺在優先位置,集中人力、物力加速推進清拆工作,同時加大資金投入,注重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在此基礎上,將因地制宜、加速推進村莊規劃編制,確保示范帶整體風格統一,各示范村村莊特色鮮明。另外,還將狠抓村莊綠化美化工程和“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富民興村項目,做到內外兼修,表里如一,全力推動全縣粵贛邊境精品示范村和粵贛高速沿線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項目快速落地、早日見效,成為展示全省、全市、全縣新農村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