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區推進消費扶貧新模式助力和平縣貧困戶脫貧
山區優品搭“四定”鵲橋“飛”到特區
深圳福田區推進消費扶貧新模式助力和平縣貧困戶脫貧
一年之際在于春,三月春耕不可遲。近日,記者在地處和平縣優勝鎮新聯村的和平優勝好又美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百香果基地看到,處處可見果戶忙碌的身影,他們或搭接棚架,或挖溝排水,或給果樹剪枝,呈現出一派春耕熱潮。在果園里剪枝的村民謝先添說,有了深圳幫扶單位的幫助銷售,百香果銷路不愁,種優質果,讓深圳的“好親戚”吃“好果”。
如今,除百香果外,一批出自和平的五指毛桃、菜干、蜂蜜、腐竹、筍干、紅薯粉、雞蛋、花生、山楂干等土特產也源源不斷地銷售到深圳,“走上”深圳人的餐桌。這得益于深圳福田區派駐和平縣工作組推進“產銷一體化”扶貧新模式,即消費扶貧模式。
村民謝先添為果樹剪枝。
“四定”搭“鵲橋”
自新一輪精準扶貧全面鋪開后,深圳福田區派駐和平縣工作組找準“點”、出實“招”,以產業幫扶為主抓手,積極鼓勵貧困戶發展“散種散養、大種大養”,依托幫扶單位及關聯企業的消費力及購買力強、受眾穩定性高以及幫扶責任擔當等優勢,采取定向采購、定量收購、定額包銷、定標促產等“四定”模式,有效實現農產品產銷精準對接,打通產業扶貧的“最后一公里”,讓貧困戶脫貧致富吃下了“定心丸”,從而將貧困戶“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真正形成了“精準滴灌”的長效機制。
如今,這一模式已在陽明鎮均聯村、大壩鎮石井村、禮士鎮下澗村以及優勝鎮新聯村、彭寨鎮馬塘村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成效顯著。為此,深圳福田區鼓勵各幫扶單位充分發揮幫扶主體作用,體現責任擔當,利用本單位工會會員福利費用購買掛點幫扶村的農特產品,并發動轄區企業也參與進來,讓扶貧村的產品有銷路、脫貧有出路,單位和企業的干部職工也能吃到放心的農產品。
星星之火已燎原
陽明鎮均聯村由深圳市福田區南園街道辦、福田區科技創新局和河源市環保局對口幫扶。駐村工作隊成立了由村集體控股的和平縣田園創生態農業發展公司,投入50萬元,搭建起2個種養基地、1個農產品銷售實體店和1個微商平臺等經濟實體,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形成規模化、產業化,依托線上線下的銷售平臺。
和平縣田園創生態農業發展公司總經理肖明亮說,自開業以來,目前銷售額已超80萬元,實現利潤30萬元,盤活并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村民及貧困戶也有了好分成。均聯村貧困戶葉月彭就是其中受益者之一。他告訴記者,他家去年不算賣雞蛋的收入,僅賣雞就賣了600多只,每只雞價值100元,另外還賣了9頭牛,如今家里還存欄上百只雞。
“訂單生產”再無憂
如今,深圳電大工會每年從優勝鎮新聯村百香果基地以相對恒定的價格(每斤10元以上)采購,作為教職工福利發放給幫扶單位職工,深圳電大校友會商會企業也每年定期定價采購,作為公司福利發放給員工。
和平優勝好又美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延勝說,為保證供應,如今新聯村百香果種植面積已有100畝,去年又在鄰鎮長塘黃沙村發展果園1000畝,今年還計劃接手大壩鎮超田村的一家百香果園,近日將簽訂合同。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