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將建設中央蘇區留守紅軍暨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
本報訊 記者 吳奕鎮 特約記者 曾祥太 前日,龍川召開“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央蘇區留守紅軍暨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陳列大綱評審會。記者從會上獲悉,龍川將建設中央蘇區留守紅軍暨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并分為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概貌、紅軍游擊隊的反“清剿”斗爭、軍民魚水情深等六個單位板塊內容。
據了解,1934年秋至1937年冬,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堅持在南方八省15個游擊區的紅軍游擊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極其險惡的環境下,同持續清剿的國民黨軍堅持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史稱“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在三年游擊戰爭期間,留守紅軍游擊隊先后鉗制國民黨正規軍180個師和30個旅,不僅支持和策應主力紅軍完成戰略轉移任務,還在南方各省保存了革命力量,儲備了骨干,為抗日戰爭南方敵后根據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位于粵之東北的龍川,是原中央蘇區縣,南方三年游擊戰爭中粵贛邊根據地的重要基地。龍川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文化傳統和紅色基因,廣東第一支有黨組織領導建制的游擊隊產生地,閩粵贛邊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誕生地,中央蘇區給養保障的生命通道。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龍川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仍然堅持長期的游擊戰爭,以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前赴后繼,為掩護中央主力紅軍實施戰略轉移、保衛年輕的蘇維埃共和國,為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勝利做出了重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貢獻。
評審會上,與會人員認真聽取了設計單位關于中央蘇區留守紅軍暨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建設方案的匯報。按照初步方案設計,中央蘇區留守紅軍暨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建設將分為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概貌、紅軍游擊隊的反“清剿”斗爭、軍民魚水情深、留守紅軍與龍川、永遠的豐碑、不朽的功勛六個單元全面展示革命先輩堅定的革命信念、百折不撓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中央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領導小組成員等評審組專家在聽取方案匯報后,認為龍川在工作中緊抓當前有利機會,做到謀劃在前,具有前瞻意識。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希望龍川及設計單位牢記初心與使命,立足本土,找準定位,結合歷史,科學合理布局;要做好重點規劃,突出主題主線;要規劃整合好紅色史實,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推進項目建設。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