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碧桂園交出亮麗公益“成績單”
扶貧“造血”促新生美麗鄉村煥新顏
河源碧桂園交出亮麗公益“成績單”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齊脫貧攻堅短板是關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航向。圍繞中央、省、市的戰略部署,近年來,河源碧桂園積極響應國家方針戰略,結合地區實際,投入近2000萬支持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教育、文化等事業,打出公益“特色幫扶牌”,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職責,參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雅色村效果圖。
平渡村建成的新橋。
修橋通民路換燈亮民心
金黃的稻田、郁郁蔥蔥的樹木,每到飯點,炊煙裊裊升起……這幅寧靜美麗的鄉村美景圖描繪的正是江東新區古竹鎮平渡村,整個村以發展農業經濟為主,經濟收入主要依托于在外打工的家庭人員支撐,留下來的基本是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村內除了對外主干道已經硬底化,其余的均為原始的土路。
每到下雨時分,孩子上學就很苦惱,通往學校的古橋年久失修、崎嶇難行,再加上積水,稍不注意,褲腳上便開出一朵朵“泥花”。“每當雨季來臨,橋梁經常被淹沒,村民出行和小孩上學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據平渡村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該橋是竹徑自然村和三丫塘自然村通往古竹圩鎮以及900多名常住村民耕種的主道路,同時也是坪橋、小塘兩個自然村280個孩子上學的必經之道。
平渡村的情況得到了碧桂園河源城市公司的關注,經過多次調研后,碧桂園河源城市公司投入40萬,其中30萬用于修建古橋。經過近90天的施工,一條長16.5米、寬5米的新橋華麗亮相,比原橋升高了1.5米,村民們將不用再擔心雨季洪水造成的出行不便,古橋修通了,踏上致富奔康的道路也變得平坦起來。村內路燈昏暗,一到夜晚出行尤為不便,為照亮村莊道路,讓村民“明亮”出行,鋪電纜、點亮路燈的工程如火如荼開啟,6公里村道120盞路燈一一亮起,照亮了回家的路,也照進了村民的心坎里。
精準扶貧繪就美麗村居藍圖
涓涓愛心在平渡村結出碩果,也匯入同為貧困村的雅色村幸福河流中。雅色村是位于古竹鎮東南面的小鄉村,面積僅有6平方公里,總人口488戶2011人,主要經濟產業為農業,糧食蔬菜種植、畜禽養殖是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徑,村級經濟基礎十分薄弱。
2017年以來,碧桂園將精準扶貧的號角吹進雅色村,捐資500萬戮力推動脫貧攻堅,2018年8月,綠化工程建設項目正式啟動,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借助當地優越的自然環境資源,將雅色村打造成集農業觀光體驗、文化休閑及藝術創作等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充滿浪漫色彩的櫻花大道、景致優雅的“畫家村”、賞心悅目的村民廣場……項目完工后,歸園田居的鄉村景圖將鋪展開,撬動鄉村經濟發展。
投入近2000萬為扶貧攻堅“造血”
“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碧桂園不斷摸索可“造血”的扶貧方式,累計投入超48億參與社會慈善捐款,2018年以來更是把扶貧攻堅列入主要工作,多種形式打出精準扶貧“組合拳”。近幾年來,河源碧桂園積極響應集團號召,為精準扶貧注入強勁動力,累計投入近2000萬用于支持公益事業。其中,去年共投入超200萬用于扶貧、教育、文化等事業,推進項目落地生根。2018年7月,關愛困境留守兒童“七彩空間”項目正式啟動,10戶貧困兒童“夢想家園”打造計劃正式拉開序幕,破舊不堪的房間搖身成為“七彩空間”,為困境兒童的童夢涂上繽紛的色彩。2018年10月,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第六站在連平縣大湖鎮舉行,河源北片區向連平縣大湖鎮舉辦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捐贈了10萬啟動資金,以助推鄉村振興,扶持當地特色文化產業發展。2018年10月,河源北片區又向和平縣福和高級中學捐資100萬元人民幣,用于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勉勵學生發奮圖強,成就夢想。2018年12月,碧桂園河源城市公司向河源民進捐贈50萬幫扶經費,作為紫金縣及東源縣29家敬老院的幫扶經費,讓他們度過一個更幸福、安詳、健康的晚年。
“脫貧攻堅,路在腳下,希望在前。”精準扶貧是一場持久戰和攻堅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者,企業應自覺擔負起社會責任,踴躍參與到扶貧工作中。深耕河源八載,碧桂園一直不忘深入履行社會責任、回報社會的赤誠之心,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接下來,碧桂園也將繼續爭當扶貧攻堅“排頭兵”,為河源扶貧事業作出應有貢獻。
本報記者 劉世銘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