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為香港經濟發展“鋪路搭橋”
港珠澳大橋為香港經濟發展“鋪路搭橋”
從貨物貿易“前店后廠” 到區域旅游“一程多站”
新華社香港10月24日電 經過9年的建設,港珠澳大橋24日正式通車運營。這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對香港經濟發展意義重大:不僅可將香港的經濟輻射力延伸至珠江西岸,更可為香港帶來與珠三角腹地協同發展的新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與香港形成“前店后廠”的經濟合作格局,在這種直接投資帶動對外貿易的模式下,粵港之間貨物貿易大幅增長,香港逐漸成為貨物貿易集散中心。
方舟表示,新形勢下,粵港經濟關系呈現新特點。港珠澳大橋連接的珠三角西部地區采取了向高端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加強與香港在高端服務領域的合作,主動承接香港現代服務業的拓展。
粵港之間的經濟關系逐漸從以貨物貿易為主向以服務貿易及旅游消費為主轉變,粵港“生活圈”逐漸形成,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商機。
就港澳之間的經濟關系而言,當前澳門以“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及“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為戰略定位,重點發展會展、商務、休閑旅游等產業。通過旅游業“一程多站”的合作模式提升粵港澳對外整體吸引力。
土地空間不足目前仍制約著香港經濟發展,珠三角西部不僅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且大橋位于珠海的出口正規劃打造對接港澳的綜合商貿物流用地。
方舟認為,有了大橋,香港可把物流用地需求轉移出去,將香港物流中心搬至珠海,打造具規模的港珠澳物流圈。大橋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特別是借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政策協調力度加大,在大家共同推動下,相信未來能做成很多事。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