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燒上百斤肉,真是紅紅火火的肉。
一天燒上百斤肉,真是紅紅火火的肉,紅紅火火的年!
過年要吃肉,唯紅燒最正宗,寓意紅紅火火。每一年,東源縣漳溪鎮吳家的年味,都是從一鍋紅燒肉開始,今年也不例外。紅白相間的五花肉,染上了醬汁,熬出香味,成為春節家宴上的一道傳統菜品。臘月二十八,舉家搬到市區的吳老師特意回到老家,借著土鍋土灶,做出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鍋紅燒肉。
在鎮上飯店老板的幫助下,吳老師開始了自己的秘方制法。只見,他用油把白糖熬出顏色,再加上方塊的五花肉,燉出香味。“紅燒肉的紅是糖的顏色,并不是醬油的顏色。”吳老師這樣強調,他做紅燒肉的方法是最原始的老辦法,只用油、糖和鹽調味。那是他從小就看著大人做,青年時期學會的本領,這秘方做出的紅燒肉香飄四家,遠近有名。
吳老師告訴記者,要做出好吃的紅燒肉,除了制作方法,選材也非常重要,“一定要買家豬,在這個前提下,如果要偏肥的就選前腿位置的豬肉,要偏瘦的就選后腿位置的豬肉,最好的是肥瘦適中的五花肉。”那一天,吳老師一共做了110斤紅燒肉。忙活了一天,當一大鍋紅燒肉完成后,吳老師又把它送到市區,分送給親戚朋友,“這樣的過節禮,比什么都好。”
不過,在吳老師的記憶中,最美味的紅燒肉在小時候,“現在怎么吃都吃不出那個味道了。”據他回憶,小時候的年總是來得特別早,臘月二十六,便開始殺豬割年肉,以前,由于物質條件有限,所以人們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把豬肉稱為“年肉”。那時候,做紅燒肉要從殺豬開始,只見,村民磨刀霍霍,開始殺年豬,放血、燙豬、去毛、去內臟……沒過多久,膘肥體壯的豬就變成新鮮的豬肉,圍起土灶,在屋前屋后,大家就忙活起來了。作為過年才能嘗上“珍品”,每當紅燒肉端上飯桌,兄妹幾個,像極了伸長脖子的長勁鹿,眼睛直直地看著紅燒肉,口水直流。
在那個物質并不豐饒的年代,一塊熱騰騰的紅燒肉就是記憶里最美好的年味,在吳老師那一代人心里,每當想起家鄉,想起小時候的年味,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一塊寓意紅紅火火的紅燒肉。
本報記者 鄭婷影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