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動醫療與公共衛生項目建設 為河源千家萬戶居民健康保駕護航
“簽約家庭醫生之后,每個月都有醫生上門為我服務,做一些身體檢查,小病都可以在家解決,如果是遇上有什么需要進一步確診的問題,他們也會幫我預約好時間,再過去醫院,對我們這些年紀大一點的人來說,真的十分方便也很貼心。”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簽約家庭醫生的這幾年,已經和家庭醫生打成一片。
作為我市首推“家庭醫生”的地區,目前源城區轄區內常住居民簽約“家庭醫生”的人數已經達到199159人。其中,全區重點人群數117974人、全區重點人群簽約數74128人、全區重點人群簽約率72.11%,其中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簽約率達100%。源城區的“家庭醫生”只是我市醫療公共服務的一個縮影,隨著我市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醫療與公共衛生建設也越來越完善,全市的醫療衛生保障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我市常態化開展的義診活動為居民健康保駕護航(資料圖片)。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納入“十件民生實事”
記者從市衛計局了解到,為進一步提升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今年我市已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項目納入“十件民生實事”,明確了項目建設的主體責任,全面到位配套資金6600萬元,同時解決了源城、龍川、連平等縣區衛生項目建設用地問題,為推進各縣區相關項目建設進度,滿足全市群眾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我市納入省、市“十件民生實事”項目的15個縣級公立醫院升級建設項目中11個已動工,其他4個12月底前可動工,縣級醫院升級建設項目穩步推進;和平縣120急救指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紫金縣120急救指揮中心樓房已建好;東源縣120急救指揮中心開工建設;龍川縣和連平縣醫療急救體系逐步完善;3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項目中,紫金縣藍塘中心衛生院已完成主體工程,東源縣船塘中心衛生院已完成主體工程量的95%,龍川縣麻布崗中心衛生院已完成主體工程量的90%。
此外,全市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項目和市屬衛生項目進展順利。36個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項目與334間村衛生站(其中貧困村145間)公建規范化建設項目全面完成。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中心血站)建成使用,市婦幼保健院二期工程開放使用部分病區,市中醫院二期工程完成主體工程,深河人民醫院已開始動工建設,市政府已與暨南大學簽訂了合作共建深河人民醫院的框架協議,目前正在商談更加具體的合作協議。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在我市印發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中,對全市近幾年的醫改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市衛計局除了制定《河源市公立醫療機構藥品跨區域聯合集中采購改革實施方案》,重點保障常用低價藥、婦兒專科藥、急救搶救藥以及市場供應短缺藥品的供應,降低藥品采購的價格之外,還加快推進醫聯體、專科聯盟以及遠程醫療協作網的建設,改變了此前市屬醫院與各縣區醫院在部門、地區所有制等諸多方面的界限,推動了我市優勢醫療資源的上下貫通。通過發揮市級醫院的技術優勢,并結合中小及民營醫院的技術、設備和床位的潛力,讓群眾在基層就近就醫也能享受市級醫院的診療服務。目前,全市已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骨科專科聯盟等5個專科聯盟,和平縣正組建醫共體,源城區也在大力推進醫療集團建設。
此外,市衛計局還積極建立門診電子處方流轉平臺,讓患者通過平臺可以自主選擇在醫院門診藥房或憑電子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買,享受平臺帶來的便捷和實惠。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已完成平臺的上線運行。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科學是基礎,人才才是關鍵。為保障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穩定發展,我市積極做好引進衛生人才工作,2018年市直醫療單位引進了博士2人,碩士研究生12人,高級職稱人員2人。同時,市衛計局還組織舉辦了全市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巡回培訓班,招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70人,培訓全科醫師107人,獲評省醫學科研基金項目2項,招收訂單、定向培養醫生46人。同時,我市還積極利用深圳對口幫扶的政策優勢,在深圳市對口幫扶指揮部和深圳市衛計委的大力支持下,舉辦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班,培訓人數達740人。
健康中國建設是國家戰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健康保證。市衛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市衛計局將進一步推動全市醫療與公共衛生建設,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全市人民身體健康與生命財產安全,守護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為我市創文,打造人民幸福心城作出努力與貢獻。
本報記者 彭茂洋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