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聞網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旗下: 在線數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 >> 新聞 > 社會熱點 > 閱讀新聞

          “我是黃土地的兒子”

          9月23日是我國首個農民豐收節,這也是首個在國家層面專為農民設立的節日。金秋時節慶豐收,是表達對收獲的喜悅,更是對農民辛勤勞作的崇高禮贊。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地位就決定了農民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厚的“農民情結”,他稱自己是“黃土地的兒子”,還曾在多個場合談到自己在陜北梁家河度過的7年農民時光。

          △1973年,習近平和延川縣北京知青雷平生(左一)、陶海粟(右二)、雷榕生(右一)在延川。

          1969年冬天,16歲的習近平和其他兩萬多名知青一起,踏上了西去的列車,開始了在陜北高原7年的知青生涯。這七年,也是習近平一生中難忘的時光。

          最壯的勞動力

          一年365天除了生病沒歇著

          在梁家河的七年里,習近平種地、拉煤、打壩、挑糞……和陜北的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來自城市的他不僅很快過了“勞動關”,還成了“最壯的勞動力”。

          2004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曾接受延安電視臺專訪,回憶起了在延安插隊時的經歷:“剛剛參加勞動的小女孩,十五六歲,我們當時也十五六歲,拿跟我們一樣的工分,我們覺得簡直是一種歧視,實際上是自己沒本事。但是這一年下來我就干得沒黑沒白,風里雨里我們都在窯洞里鍘草,牲口圈里鍘草,然后一樣一樣地學。當然這些,一年過去了以后全掌握了,體力也上來了。后來就評成十分,十分還是里邊最壯的勞動力。”

          2003年,習近平接受央視《東方之子》專訪時,回憶了那段歲月:“一年365天,除了生病,幾乎沒有歇著。下雨刮風在窯洞里鍘草,晚上跟著看牲口,還要去放羊,什么活都干。”

          最肯干的社員

          冬天光腳鏟冰打壩

          1974年1月,20歲出頭的習近平挑起了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的重擔。他一上任,就帶領鄉親們打壩造田、興建沼氣,使梁家河的面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梁家河所在的延川縣常旱,習近平帶領鄉親們發展生產,淤地造田,攔河打壩,為村里留下了至今都肥沃的耕地。據當地村民介紹,原來是旱地,他打了兩口井后,把旱地變成了水地。再緊接著就是改變地理條件,從溝上開始,前后打了五個大壩,打壩造田。

          那時候正值冬天,習近平剛當上支部書記,就領著社員到寨子渠打壩。天氣異常寒冷,河渠里冰決厚。不處理掉冰塊,壩基就不會穩,春天冰雪一消,壩就會塌。于是,習近平動員大家下渠挖冰塊。當時寒風刺骨,社員們沒有一個敢動。習近平第一個走進冰水里,往外搬冰碴。在央視新聞原創微視頻《初心·梁家河篇》中,梁家河村村民石春陽回憶:“習近平二話不說,挽著褲腿、光著腳就下去鏟冰。”

          習近平的行動也帶動了社員們,大家都脫掉棉襖干了起來。

          △習近平擔任梁家河村支書期間,帶領社員打壩淤地造良田。這些壩地至今仍是村里最好的耕地。來源:華商網

          最有眼光的“專業戶”

          建起陜西第一池沼氣

          做了大隊支部書記以后的習近平,一直想找一個推動經濟發展的切入點。有一天他翻到《人民日報》,當時頭版有一條消息就是四川省很多地方實行了沼氣化。看到這個消息,習近平很興奮,覺得沼氣是個好東西。想到村里人冬天缺煤少柴的問題,拉煤又辛苦,他下定決心要搞沼氣。

          幾天后,他請了假自費跑去四川綿陽考察沼氣池建造。那時延安沒通火車,習近平坐了兩天汽車到西安,然后又坐火車輾轉到四川。

          回村后,他給鄉親們講沼氣的好處,然而鄉親們不懂這個東西,聽得云山霧繞。他決定先建好第一口沼氣池,讓事實來說服村民。2004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接受延安電視臺專訪時回憶說:“第一口池子是頗費功夫,一直看到沼氣池兩邊的水位在漲,但是就不見氣出。很奇怪怎么回事,最后的原因找到了,就是那個導氣管堵塞了,最后一捅開,濺得我滿臉是糞,但那個氣就呼呼往上冒,我們馬上就接起管子來,我們的沼氣灶上就冒出一尺高的火焰來。”梁家河的這口沼氣池,成了陜西省有史以來的第一口沼氣池。

          后來,在習近平的督導下,梁家河村從全省“第一池”變成了全省“沼氣第一村”,全村住戶百分之七十以上都用上了沼氣。當村民們用上沼氣燒飯照明時,都夸這個后生“有知識、點子多”。到1975年,習近平領著村民建起了幾十口沼氣池,基本上解決了村民燒飯、照明的問題。

          30年后的2005年3月,已是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淳安縣考察時,參觀了當地的農村沼氣池。他說:“我曾經是建沼氣的‘專業戶’。”

          最貼心的支部書記

          用摩托為村民換農機

          1975年7月,鄉親們推薦習近平參加延安地區先進知青代表大會。這個會上,習近平作為先進個人受到了獎勵和表揚,給他的獎勵是一輛摩托車。梁家河村村民石春陽回憶說,當時,習近平是梁家河大隊的黨支部書記,他原本可以要這個摩托車,方便自己出行。但他考慮的是整個梁家河村,習近平覺得摩托車對村里用處不大,于是他就到農機公司,換成了手扶拖拉機,還帶回了一個磨面機和粉碎機。

          △1975年7月15日,中共延安地委召開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學大寨先進代表會,習近平等14名北京知青作為先進個人受到通報表揚

          習近平的“農民情結”

          來自農民、理解農民、造福農民

          “心中為念農桑苦,耳里如聞饑凍聲”。習近平總書記這種濃厚的“農民情結”,讓億萬農民感到一種關懷、一種溫暖、一種幸福。

          也正是他曾經從最基層干起,與最基層的農民朝夕相處過,才有了對農民的深層理解和深厚感情。在陜北,他“看到了人民群眾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在河北正定,他實現了改善農民生活的承諾;在福建,他跑遍鄉村身體力行推行“四下基層”制度……

          △1983年8月9日,時任中共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到田間地頭查看棉花生產情況

          走上國家領導人崗位后,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到田間地頭看收成、到農戶家中看伙食,坐在炕頭和農民拉家常,關心困難群眾,推進扶貧工作……40多年來,他一直不忘來路,踐行著自己的初心。

          △2016年4月,習近平來到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察看小麥長勢



          相關熱詞搜索:黃土地 兒子


          上一篇:官方首發:2018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節目單!
          下一篇:排隊進站 文明出行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一色屋精品视频任你曰| 黄色毛片在线播放| 在线看中文字幕| 一进一出抽搐呻吟| 夫妇交换性三中文字幕| yellow字幕网在线zmzz91| 大陆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jux662正在播放三浦惠理子|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视频|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专区| 2021韩国三级理论电影网站| 国产日产卡一卡二乱码| 野花日本免费观看高清电影8 |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第二页| 欧美a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电影|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免费观看理论片毛片|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成人免费淫片在线费观看| 一级一级人与动毛片|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播放| 2一8一teesex|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好男人资源视频在线播放| eeuss影院www新天堂|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里番本子侵犯肉全彩|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va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