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雪鄉”變成“黑村”
近日,一篇名為《雪鄉的雪再白也掩蓋不掉純黑的人心!》的網貼刷爆朋友圈。網友在“一木行”微信公眾號寫 文投訴雪鄉旅游陷阱,一時間對于雪鄉的討伐鋪天蓋地。有的“墻倒眾人推”,有的認為網友們的指責有失偏頗,甚 至在網上開始了對罵。
對于生長在南方的筆者來說,雪是一件“稀罕物”。想必不少人和筆者一樣,從小到大都有一個去北方看雪的 夢想,對于近年來火爆旅游圈的“中國雪鄉”更是充滿向往。然而在看了網友的投訴后,卻陷入了對雪鄉的“又愛又 怕”中。雖然有關部門查處了涉事旅館,但雪鄉的白雪似乎卻沒有以前那么純凈、那么令人向往了。
提前訂好的房間卻要再補差 價,退房要先看入住評價才能退 錢,游玩項目是毫無經營權的民 設景點,泡面要60 元一包……在 文章里,作者即便提前做足了功 課,試圖躲過各種旅游陷阱,但 還是沒想到從一進入雪鄉就開 始被設計,有些坑人手法更是聞 所未聞。
事后,有關部門反應迅速,查 處了涉事旅館“趙家大院”,并罰 款5.9 萬元。攜程也對這家旅店 做了下架處理。但說實話,如果 不是文章在朋友圈引起強烈反 響,恐怕也不會得到如此迅速高 效的解決。對于當地的旅游亂 象,有共同經歷的游客在網上開 起了“訴苦大會”:旺季酒店價格 高漲、業主服務態度強硬、村民私 設不規范景點攬客、因偏僻寒冷 的環境而坐地起價……有人說這 是碰上了“刁民”,甚至上升到地 域攻擊。
筆者了解到,雪鄉旅游是近年 才火起來的,這不僅得益于雪鄉依 托地理氣候優勢打造的獨特旅游 體驗,更少不了網絡和綜藝娛樂節 目的“神助攻”。對于突然火爆的 雪鄉,當地民眾的旅游觀念滯后, 服務觀念有待提升自然不用多 說。但雪鄉變成“黑村”卻不僅僅 是“刁民”的問題,“趙家大院”也不 只是個例。
有游客反映,雪鄉還未成名 前,“10元就能住宿1晚,農家菜也 價廉物美”。然而現在的雪鄉卻成 了不少人去不起的地方。雪鄉因 為當紅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在 此取景而走紅,近幾年來吸引了大 批游客前往。按理說各方應當加 倍珍惜這難得的機遇。但正是因 為雪鄉突然暴紅,反而遭遇了經營 者短視化的“賺快錢”行為。
面對蜂擁而至的游客,不少當 地商家自以為找到了“ 掘金利 器”。但如果這些宰客行為繼續發 展下去,無異于“殺雞取卵”。需要 正視的是,若非網友的這篇文章引 發強烈共鳴,恐怕雪鄉旅游市場問 題很難被全社會關注。價格欺詐、 服務態度蠻橫等現象的存在,讓人 看到當地旅游服務質量亟待提升, 也暴露出當地相關部門在監管方 面的欠缺。一夜“爆紅”或許讓雪 鄉有些猝不及防,然而當地部門應 該及時跟進監管,讓當地的旅游服 務質量配得上當地的美景。
誠然,各地的旅游業在剛興起 時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店大欺客”、 坑蒙拐騙行為。可以說,旅游業從 野蠻生長到逐漸規范有序幾乎是 國內多數旅游城市、風景名勝的必 由之路。然而,旅游商家如果對游 客“宰一個是一個”,不但會影響游 客的旅游體驗,最終商家自己也會 成為受害者。要解決“雪鄉”旅游 的問題,不能只是對曝光個案進行 處理,更不能只是短期的整治,而 應當徹底整頓當地旅游市場,形成 常態化、長效化的監管機制。
如果沒有良好的人文底蘊和 消費環境,再美的風景都不會成為 健康而有發展的景區。雪鄉或許 不缺游客,但游客更不缺景區,如 果雪鄉不能改善旅游環境,而是繼 續當一個“無人管”地區,恐怕再白 的雪也掩蓋不了純黑的心。
謝素嬋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