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貌換新顏 扮靚新農村
舊貌換新顏扮靚新農村
“全國文明村”埔前鎮坪圍村繪就文明新圖景
閱讀提示:
廣東省衛生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示范村居(國家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頒發)、河源市生態文明村、河源市先進文化室、河源文明建設示范單位、源城區依法治區先進單位、源城區文明村、源城區幸福村居……一項項榮譽見證了源城區埔前鎮坪圍村不斷前進的步伐。在2017年11月,坪圍村又獲得了一項國字號榮譽,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村莊環境美 文明之風處處顯
埔前鎮坪圍村地處埔前鎮西南 部,是省定2277 個精準扶貧村之一。 全村總人口3015 人,共756 戶,占地面 積約13 平方公里。剛走進坪圍村,就 看到繁茂的花木下掩映著不少村民 充滿希望的笑臉,而道路兩旁1.5 公 里碳化木格欄柵綿延至水泥大道盡 頭,勾連著幢幢農家小樓,欄內一路 栽種著龍船花、黃金葉、紅櫸木、球狀 勒杜鵑,顯得格外討喜。不僅道路, 坪圍村里幾乎每一塊菜地都用木欄 柵圍了起來,一眼望去只見土丘起 伏、果木疊翠,縱連全村的水泥村道 幾乎見不到一絲廢品,新裝飾的路燈 整齊劃一,整個坪圍村的格局顯得錯 落有致、整潔協調。
坪圍村一角。
近年來,坪圍村新鋪設硬質水泥 路6 公里,新安裝高標準路燈500 盞, 綠化面積約1 萬多平方米,新建了電商 物流服務站,還建了一座生活污水處 理廠。“想健身,就去健身廣場上運動 運動;想散步,就去村里的公園走走; 想讀書,就去村里的綜合文化服務中 心。另外,村里還有人免費代理代辦 各項公共事務,一切都很方便。”村民 李女士告訴記者,村里的生活從此不 再單調,無論是老人或者是年輕人都 覺得村里的生活越來越有意思了。
除了優美的環境,身在坪圍村更 是處處能感受到此地的文明之風,村 委會、學校、活動廣場等,處處都能看 到設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廣 告牌,而500 多平方米的文化墻與周 圍環境協調融合,豐富了坪圍村內 涵。在村出入口的宣傳欄長期公布 村規民約,群眾知曉率達80%以上,并 能自覺遵守。目前,村推薦評選出區 級好鄰居有4 戶,好婆媳5 人;鎮級好 少年15 人,好兒女12 人。此外,坪圍 村的村民還自發組織了志愿者服務 隊,截至目前,已開展關愛特殊人群 活動50 多次,發放慰問金8 萬多元, 用行動傳遞文明。
打造“花果村”發展旅游業
除了土地平曠、良田美池之外,坪 圍村還有“花果村”的美譽。早在2006 年,為幫坪圍村村民擺脫貧困落后的 處境,坪圍村“兩委”先后引進了東興 旺農場、福源果場、紅鋒旺無花果場等 企業投資種果,目前全村果園面積達 1000 多畝,其中由村民承包種植的有 400 多畝,主要品種有皇帝柑、火龍果、 百香果、無花果、沙糖桔、葡萄等。發 展至今,水果種植業已成為了坪圍村 的支柱產業,直接為坪圍村提供了就 業崗位100 多個,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 就業。坪圍村的水果遠近聞名,每年 達到20 萬人入村、入園采摘,直接帶動 了村民農副產品、土特產的銷售。在 2016 年,坪圍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 萬 元左右,全村人均年收入約7289 元。 “我和老公以前都是打散工,孩子只能 交由父母照料,自從村里辦起了果場 后,我就可以在果場工作,照料家里 了。”村民肖女士說。
坪圍村毗鄰巴伐利亞莊園和客 天下兩個景區,而位于坪圍村和福礤 的南天中醫藥公司又是一家集中藥 材種植、養生、休閑于一體的企業。 果樹成片、環境優美的坪圍村在發展 旅游方面有天然的地理優勢,在解 決了基礎設施問題后,推進綠色、生 態的旅游鄉村建設就是大勢所趨了。 據悉,坪圍村已制定了《源城區埔前 鎮坪圍村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 (2016—2025)》,坪圍村書記李遠通表 示,目前硬件設施已基本落實到位,他 們將力爭在明年把坪圍村建設成集特 色中醫養生、休閑農業、山體觀光、鄉 土風情度假為一體的生態環境優美的 宜居型美麗鄉村。
李遠通深有感觸地說:“10 多年前 通往坪圍村的只有一條3 公里的泥路, 到處坑坑洼洼、沒路燈、綠化也少。而 今天的坪圍村,舊貌換上新顏,環境好 了,收入高了,大家都高興。能榮獲 ‘全國文明村’的稱號,給我們帶來了 新的機遇,這不僅是鼓勵,更是鞭策。 這只是起點,不是終點。”
本報記者 劉世銘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