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空氣質量排名第三
本報訊 記者 劉曦 通訊員 黃佑添 張勇波 4 月11 日,省環保廳發布今年第一季度全省空氣質量狀況及城市排行榜,我市以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53 位列全省第三,全省環境空氣綜合質量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為:汕尾、湛江、河源、深圳、惠州、梅州、汕頭、茂名、珠海、潮州。
2017年一季度全省城市環境空氣綜合質量指數排名
空氣質量達標率升至98.9%
監測數據顯示,2017 年第一季度我市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53,達標天數89 天,空氣質量優的天數為41 天,良的天數為48 天,與去年同期對比,空氣質量達標率由97.8%升至98.9%,高于全省的平均達標率92.9%,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濃度均值均低于全省平均濃度,分別低45.5% 、26.5% 、13.3% 、14.3% 、 9.9%和14.3%,環境空氣綜合質量指數在全省排名第三。
多措并舉提升我市空氣質量
優良的空氣質量得益于我市有力的綜合治污行動和措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尤其是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指揮部和聯席會議制度的協調作用,各縣區政府、市直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協調聯動,齊抓共管,大力實施工業減排、燃煤控制、機動車尾氣達標、揚塵管控、環境監管等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建立了環境空氣質量日常會商制度和大氣污染專家會商機制等,如遇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或預報出現輕度污染以上狀況時,環境監測部門及時發送預警信息至微信群,提醒相關責任單位加強大氣污染防控。
住建、城管、環保等部門分別通過加強工地揚塵管控、增加灑水頻次、巡查工業企業排污情況等發現問題及時制止,有效減少環境污染程度。同時我市重拳出擊,全力治污,大力整治工業企業,加強露天焚燒和森林防火防控力度,開展揚塵污染和城市生活面源污染專項治理,加強節日期間煙花爆竹管控等。據統計,今年1-3 月,我市共檢查企業665 家,實施查封扣押案件1 宗,限產停產案件2 宗,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 宗,移送涉嫌污染環境犯罪案件1 宗,查處違法違規建設項目2宗。
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雖然我市空氣質量得到改善,但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據分析,影響我市今年第一季度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10 和臭氧,PM2.5 作為每日首要污染物的比例為65.3% ;其次為臭氧和 PM10,比例分別為18.4% 和 16.3% 。市大氣辦相關負責人分析,主要原因有三,分別是:一是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今年第一季度我市受冷高壓脊及反氣旋氣流影響,邊界層較低,風速較弱,污染物擴散條件較差,形成持續靜穩天氣。同時降雨天數大幅減少,以干燥少雨天氣為主,隨著天氣轉暖,太陽光照強度增加,光化學反應逐漸頻繁,造成臭氧濃度水平對比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均有所升高;二是市區近期正在進行多條主干道路擴建改造,干燥的天氣導致道路揚塵源與建筑工地揚塵源有所反彈,造成顆粒物濃度對比去年同期明顯上升,以PM10 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對比去年同期增加5 天;三是短期污染影響特別明顯,春節、清明期間受煙花爆竹集中燃放影響,拉高了 PM10 和PM2.5 整體濃度。
市大氣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影響我市空氣質量的原因除上述因素外,我市還存在機動車尾氣污染、餐飲油煙污染、露天焚燒垃圾秸稈及工業企業排放污染物等問題。
今年我市將全力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精準化管控,加強對重點排污企業的環境監管;加大“黃標車”和禁燃區范圍內鍋爐淘汰力度;強化露天焚燒垃圾秸稈監管;增加道路、建筑工地保潔灑水頻次,加強工地揚塵管控,減少揚塵污染影響;全面開展揮發性有機物“一企一策”治理工作等。市政府將繼續與各縣區(管委會)政府主要領導簽訂大氣污染防治責任書,明確職責。同時將定期對我市各部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情況進行巡查督察,發現問題及時通知有關部門處理,對部門不落實或者落實不到位的單位及相關責任人予以約談問責。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