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發力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本報訊記者黃冉18 日,我市組織收聽收看了廣東省傳達貫徹2016 年全國兩會精神大會,市委書記張文在隨后召開的全市傳達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會議時強調,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學習、領會、貫徹好全國兩會精神實質,凝心聚力、艱苦努力,真抓實干、拼搏大干、奮斗苦干,把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良好開局。
“十三五”開局之年河源如何發展,張文提出,要通過深入的學習和理解,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把全國兩會精神貫徹落實到各項具體工作中,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扎實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良好開局。
張文強調,在今后工作中,必須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練內功,在全面融入深莞惠經濟圈上用好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做實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上下苦功,在推動綠色發展上使硬功,在干部作風建設上出真功。
全國人大代表、市長彭建文通報了我市全國人大代表參會情況,并就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提出要求。他指出,今年河源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任務繁重,要學會“十個手指彈鋼琴”,善于以點帶面,善于抓重點、找突破,在全盤工作中明確主攻方向,全力以赴開展好“九大行動”。
河源發展“功字訣”
1、內功:
創新驅動發展
把創新驅動發展擺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用好用活省相關扶持政策,深入推進與深莞惠特別是深圳的協同創新,突出抓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公司、科研機構的引進和培育,深入實施大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和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
2、好功:
融入深莞惠經濟圈
按照經濟一體化、產業鏈條化、創新協同化的思路,在產業、交通等各個方面與深莞惠同布局、同規劃、同建設,推動河源與深莞惠三市構建分工明確、合作密切、互利共贏的區域發展新格局,搭上珠江口東岸經濟一體化發展“快車”,成為深莞惠特別是深圳發展的“大腹地”。
3、實功:
抓好供給側改革
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努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著力引進深圳等地的大型物流供應鏈企業,增強招商引資吸引力;開展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加緊出臺和落實降低企業成本一攬子政策,全面清理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降低涉企制度性交易成本等。
4、苦功:
讓3.6萬貧困戶摘帽
根據部署,今年低于全省全國標準的貧困人口要全部脫貧,這意味著我市3.6 萬人今年要脫貧。要緊緊以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為主攻點,大力實施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建立健全長效扶貧機制,確保到 2018 年實現省定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相對貧困村全部摘帽。
5、硬功:
唱好“山歌”念好“水經”
充分發揮河源綠色優勢,唱好“ 山歌”,念好“ 水經”,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健康休閑旅游業等綠色產業,培育壯大綠谷經濟。
6、真功:
推進干部能上能下
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進一步修訂完善“三賽”考核制度,靠實事考察干部,用實干鍛煉干部,憑實績使用干部,推進干部能上能下,把想干事、能干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優秀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中。
開展好“九大行動”
1、扶企穩企關愛行動:
以“親”為態度,以“清”為原則,落實相關暖企行動計劃,穩定企業在河源發展的信心。
2、平臺項目雙提升行動:
全力加快園區擴容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三大工程”,推動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平衡,扎實開展征地拆遷攻堅行動。
3、創新驅動推進行動:
擴展政府與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加快構建多元化創新體系,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4、生態旅游提升行動:
推進重點旅游景區建設,支持鄉村旅游、引導農家樂有序發展。
5、城鄉宜居建設行動:
加快實施市區“西優”工程,加快縣城提質擴容和中心鎮建設,推動公共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完善基層服務功能。
6、生態環境保護行動:
繼續實施“五大治污工程”,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節能減排低碳發展。
7、重點領域改革行動:
通過經濟體制改革激發經濟發展活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放權。
8、精準扶貧推進行動:
實施群眾增收、異地搬遷、素質提升、兜底保障、基礎扶貧“五大工程”,重點推進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等。
9、民生實事推進行動:
實實在在辦好年度“十件民生實事”。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