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市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本報訊 記者 劉曦 昨日上午,市委書記張文率隊到源城區調研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時強調,要把“創園”工作與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相結合,在做好新城區的建設的同時,注重老城區的“微改造”,讓市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據悉,自今年4 月我市吹響創園沖鋒號以來,源城區迅速行動,從綠化、美化、亮化、凈化、文化等五個方面加快城市提質改造,通過抓點的提升、線的改造、面的更新,“創園”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明顯成效。
張文指出,河源尤其是源城生態要素豐富齊全,河源“創園”,源城展現。在“創園” 中,不僅要展現現代之美,更應展現生態、田園、山水、園林和人文之美,要通過“創園”,把源城區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打造現代生態山水園林城市和宜居宜業宜游的休閑旅游城市。
張文強調,要繼續按照計劃做好城市美化綠化改造工作,特別要把源城區作為“創園”的主戰場,對照城市建設“十三五”規劃和小康指標,補短板、抓重點,做到量、質雙提升;要在做好新城區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老城區的“微改造”,通過建設更多的社區公園和改造街道,繼續在點、線、面上有所提升,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見綠、50 米內有社區公園,感受到“創園”帶來的獲得感;要向先進地區學習城市建設管理經驗,要把城市建設管理與社區治理結合起來,在城市建設和改造中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要注重社會化參與,探索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模式,要喚起河源人的“家園意識”,讓群眾在建設中參與,更在管理中參與;要通過制定、完善城市規劃管理條例,通過法律手段將河源歷史文脈、文化遺產、古老建筑保護起來。
新聞1+1
建成區綠地率已達41.11%
從粵贛高速城北出口下來,干凈整潔的道路兩旁,行道樹郁郁蔥蔥,看著都讓人心情愜意。昔日夸張的廣告牌和破舊的圍墻已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白墻灰瓦的客家文化圍墻,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這不過是源城“創園”工作中的一個縮影。據悉,自啟動“創園”工作以來,源城區把創園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和重點工作,全力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據初步統計,目前源城區建成區綠地率41.1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55 平方米/人,城市污水處理率92.2%,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以上指標均已達標。
提質改造提升城市形象
從今年4 月開始,源城區對境內粵贛高速公路及205 國道兩側可視范圍內影響路域環境的區域開展市容環衛治理、違章建筑拆除、廣告牌清理、建筑“穿衣戴帽”以及景觀綠化美化等綜合整治工作,集中解決“臟亂差”問題,實現沿途整潔美觀,綠化梯次貫通,環境優美協調,彰顯綠色長廊的目標。
同時,源城區還圍繞“三點七線”(三點:城北、市區、埔前高速出口;7 條路:萬綠大道、濱江大道、迎客大道、巴登大道、205 國道、高速公路、鐵路),通過美化綠化改造,加快提質建設,不斷美化城市環境。目前,各項美化綠化改造正在實施掃尾工作,計劃8 月中旬前全面完成。據統計,各點、線已完成房屋“穿衣戴帽”工程20棟,新建改造客家文化圍墻5600米,更新廣告牌542個,補植樹、竹共6萬株,綠化面積5.5萬平方米。
綠地建設為城市增綠
據悉,近年來,源城區大力實施精品公園綠化、道路景觀綠化、住宅小區綠化等三大城市綠化工程,切實加快城市綠地建設,城區綠化水平得到提高。鱷湖綠道的改造就是今年源城在城市增綠工作的體現。據了解,今年源城區再投入50 多萬元,對該綠道進行了升級改造,對環湖綠道進行了重新鋪設,并對沿途花木進行了補種,提升了周邊的環境,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評。
接下來,源城區將結合2016—2017 年市區90 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2016 年50 個, 2017 年40 個),分期分批實施老舊小區綠地的補充改造,積極推廣建筑物、屋頂、墻面等實施立體綠化,下大力氣拆違建綠、拆墻透綠、拆舊添綠、見縫插綠,補齊綠化短板。目前,已完成新江龍尾壩、東埔綠苑、上城城中城等57 個小區的改造設計方案,計劃在9 月前啟動一批小區的改造工作。
市容整治改善城市面貌
今年以來,源城區結合“創園”工作要求,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積極開展了市容衛生整治、道路環境整治、大氣環境整治等專項整治行動,市容環境持續改善。據悉,為深入整治城市“六亂”現象,本月起源城將開始實行衛生大升級,重點治理城市社區、城中村、城郊村、背街小巷“臟亂差”的問題,進一步提升“鞏衛”成果。同時,不斷加強基礎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做到燈亮、路潔、廁凈,保證市政設施無損壞現象。
在市政設施建設上,源城區將以道路、環衛、景觀等為重點,加快推進城市基礎設施提質改造。全力確保如期完成太陽廣場、太平古街等項目建設,盡快啟動竹園公園、環城東路、環城西路、鱷湖截污、環城東路立面等重點工程,以及市區34 條市政道路、排水排污項目建設。同時,加強城市景觀設計,突出客家文化特色,建成一批有沖擊力、有吸引力的城市建筑、雕塑和園林精品。
本報記者 劉曦 特約記者 黃赟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