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將打造成為深莞惠經濟圈優質“菜籃子”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打造深莞惠經濟圈優質“菜籃子”,推進現代生態農業發展一體化,這是擺在我市“菜籃子”建設工作中的一道新“課題”。日前,市農業局相關人士稱,我市計劃通過“外引內扶”來加大我市蔬菜種植及供應建設,即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深圳更多企業來我市開菜園,在我市認定一批供深的“肉、蛋、果、菜”的生產基地,安排資金給予扶持,同時計劃扶持我市龍頭企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菜籃子”工程協會,在深圳各區設立一個展示展銷實體平臺。
據市農業局提供的相關統計數字顯示, 2015 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58.8 萬畝,總產量67.5 萬噸,生豬出欄100.6 萬頭,家禽出欄3022 萬只,雞蛋產量0.49 萬噸,肉類總產量11.9萬噸,水產品養殖面積10.9 萬畝,產量4.5萬噸。按照我市總人口360 萬,常住人口達303 萬來粗略估算,我市市民日均消費蔬菜量以及消費肉品量僅保持在正常水平,只能算是基本滿足了市民“菜籃子”消費需求。一些蔬菜種植大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河源要打造深莞惠經濟圈優質“菜籃子”,尚需要盡可能擴大蔬菜種植面積,提供更多的蔬菜來豐富市場,當務之急是多種菜,種好菜,種安全放心的菜。
市農業局相關人士表示,今年我市將抓住深圳幫扶河源的契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共建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形成農產品加工業產業集聚,同時借助深圳農業科技的優勢,共同建設粵東北地區農業科技創新中心,選育適合不同生態地區,滿足不同需求的糧食、水果、蔬菜、畜禽、茶葉等優質、多抗、專用型新品種,搶占農業生物育種制高點。在此基礎上,我市還計劃探索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新模式,為我市實施生態經濟戰略、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積累經驗,通過委托代培、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重大農業科研課題協作等方式,為河源培養一支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隊伍。
據悉,目前市農業局已成立對接深圳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加強與深圳市農業主管部門的溝通和聯絡,協助深圳企業與我市涉農項目的對接工作,幫助解決問題和困難,形成兩市互動、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促進各項工作盡快落實。市農業局近期計劃與深圳海吉星等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合作,設立河源農產品展示批發中心,促進河源農民增收,與深圳市民共享河源生態成果。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