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真格才能守住青山綠水
本報7 月28 日報道:昨日,市長彭建文率隊到城南客運站等交通設施建設現場,了解項目進展。記者獲悉,首期投資達到1.9 億元的城南客運站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70%左右的建設,有望在明年整體投入使用。這個按一級A 類站規劃設計的客運站建成后,可實現單日最高兩萬人次的旅客發送量,將大大提升河源交通運輸能力。
點評:城南客運站的建成使用,是河源提升公共交通運輸能力的一大舉措。人們總是對“公交先行”這一說法耳熟能詳,但公交要“先行”,首先要提升自身吸引力,讓更多市民樂于乘坐公交車。從河源實際情況來看,公共交通配套設施欠缺問題已經極大制約了其緩解交通壓力的作用。對此,我市確實應該在公共交通及其配套設施上舍得投入,讓公共交通條件更好。這雖說需要較大投入,但公共交通會更有吸引力,更多的乘客會選擇乘坐公交出行。不僅市民出行會更加便利,也能有效緩解道路擁堵局面,并改善城市空氣質量,這樣的投入還是很值得的。
本報7 月29 日報道:昨日,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新《環保法》實施以來,我市不斷加大環保執法力度,上半年共檢查排污企業1472 家次,立案27 宗,處罰約74 萬元,關停企業3 家,查封企業5 家,限期整改企業118家。
點評:新《環保法》從立法的角度奠定了對污染行為的處罰基礎,并賦予了環保部門更大的權力,環保部門能不能有效運用這些權力,這些權力能不能對污染企業產生巨大的威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環保部門是否有“動真格”的決心和膽量。環保部門依法對污染企業、單位進行處罰,不但會讓污染企業傷筋動骨,而且會觸及這些企業背后相關群體的實際利益,環保執法不只是環保部門與污染企業的較量,有時更是環保部門與相關群體之間的較量。這種情況下,單靠環保部門一家無私無畏鐵腕執法是不夠的,還需要各級政府、人大機關、司法機關等權力部門共同發力,從行政、立法、司法層面為環保執法提供堅實的保障。因此,一部強勢的環保法,必須得到堅決、鐵腕的執行。政府和環保部門必須好風借力,“鐵腕治污”加 “鐵規治污”,以大刀闊斧的作為,守護住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美好景象。
欄目主持:黃冉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