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產品“黑名單”叫好
記者昨日從市農業部門獲悉,為進一步提升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我市擬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黑名單”制度,以確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詳見本報6 月 30日A3版)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大如天。作為一種直接入口的食物,只要存在安全隱患,就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害。如果連最基本的食品安全與質量都不能保證, GDP 再高都將失去意義。作為入口的食物,農產品的質量是把好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關口。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一直以來就是社會公眾對市場監管工作的希望與期待。建立這樣的“黑名單”制度,定期公布“黑名單”企業名稱,將失信企業置于公眾的廣泛監督之下,體現了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的基本法則,有助于讓市場發揮優勝劣汰的功能。此外,除了農產品外,“黑名單”制度適用于所有涉及到衣、食、住、行等行業,都具有借鑒作用。有關部門加大監管,盯住這些上“黑名單”的企業,將“黑名單”上的企業踢出市場,讓消費者在最大程度上免受有害、有毒產品的侵害。
劉 曦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