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紙媒創刊到新媒體發展 他仍保存在晚報發表的作品
鄭衍華至今還保存著當年發表在晚報的作品。
與《河源晚報》結緣,那要從我投奔晚報的同學時說起,十多年過去了,《河源晚報》即將迎來創刊20 周年,而現在,還保持聯系的晚報人如今都已經是報社頂梁柱。時光如梭,從當年參加晚報社全國統一刊號發布會,到如今報社創刊20 周年被邀稿“晚報情緣”,再看看報紙內容從平面這個平臺,到如今的微博、微信,頓然讓我覺得這個“小伙子” 正在茁壯成長。
我還記得,1997 年那一年,我剛大學畢業,由于當時暫未找到工作,便“投靠”于我的同學、時任河源晚報社記者的陳志高、黃向明,先是在文明路報社舊址,后是在大同路租的辦公樓,并與他們同在大同路的出租房“同居”過幾天。
那時候,我看到兩位同學經常早出晚歸,也常常在發行的報紙里看到兩位同學的名字。有一段時間,我甚至萌生到河源晚報社做記者的想法,但考慮到個人性格、興趣后,我最終還是在當年參加了公務員考試,并來到市計生委(現衛生計生局)上班。
和晚報到底還是有些情緣的。在計生委上班的日子,我負責單位的宣傳工作,時常要與媒體打交道,這也讓我更進一步了解晚報人,也完成了我當年沒能進入晚報的一個小心愿。從通知采訪,到與晚報的記者一起在現場采訪,最終發稿見到自己成為通訊員,看到自己的名字,心里也產生說不出的喜悅感。
我接觸過的晚報人有當時跑計生線口的記者林桂英、江永強、黃仕忠、謝素德等,也與晚報記者深入現場進行過采訪,當時有兩個報道印象比較深刻,一個是2000 年黃向明采訪的全市開展以青少年性教育為主題的大型報道,另外一個是2001 年 9 月23 日黃仕忠記者在報紙上發表的《“就是要罷免他”》村官違規超生這篇新聞,這兩篇報道在當時影響力比較大。
2002 年4 月,《河源晚報》獲得全國統一刊號,新刊號發布會前一天,我有幸參加在桂山風景區舉行的筆會。這一次我印象特別深刻,因為我帶著當時花了4000 多元買的進口膠片相機參加了筆會,還用這臺機子記錄下當時發布會的情況。這些相片洗出來之后也被我收藏至相冊里保存。
剛出來工作的時候,也許是年輕的原因,報紙上發表過的新聞,只要有自己通訊員名字的,我都會小心翼翼地把報紙的報頭、內容剪下來,貼在本子里,作為以后紀念用。
不過,這幾年隨著網絡的發展,這種好習慣與熱情也漸漸消退,查找《河源晚報》的新聞就從網上直接搜索了。如今,晚報社開通了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我覺得這是在河源媒體走得比較前的,這也讓我相信,晚報即將迎來新的臺階與生機。
20 周年的風風雨雨都走過來了,《河源晚報》經歷著不同的生存環境、不同的挑戰,一批批晚報人、讀者見證著它的成長,我也作為一個晚報邊緣的有“情”人,見證著它與晚報人一樣充滿理想、責任心,逐漸成為河源主流媒體。《河源晚報》創刊20 周年之際,我衷心希望它能越辦越好!20 歲,正當年,我也愿意繼續關注這個“年輕人”,給予它更多的期待與肯定。
鄭衍華(河源市衛計局宣教科科長)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