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廁保潔員楊梅用心工作被評為“敬業奉獻”河源好人
保潔員楊梅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得了大家的肯定。
自創文工作開展以來,市區公共衛生間實現了“眼看干凈、鼻聞不臭、舒心如廁”要求,成為城市文明的一個亮點。由于成績斐然,市城管局公廁隊也被省住建廳評為 “省環衛工作先進集體”。市城管局公廁隊廣大干部職工勤勞肯干、樂于助人蔚然成風,其中金溝灣衛生間保潔員楊梅是其中一個典型。
2003 年,家住金溝灣社區附近的楊梅應聘成為公廁隊的一名保潔員,并負責金溝灣公廁的清潔工作。每天早上6 點半,當許多人才準備起床的時候,楊梅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記者走進楊梅管理的公廁,沒有聞到臭味,反而是濃濃的清洗劑味道。楊梅告訴記者,為了保持公廁里空氣清新,她自己特地買了清新劑,每天都會噴幾次。記者問她:“每天工作都是如此循環,會不會覺得很辛苦?” 楊梅卻是這樣回答記者,“夏天的時候就比較辛苦,不過我覺得這也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種工作,別人可能會覺得低人一等,我不覺得”。工作中,她以“勤就是干凈,懶就是臟”的工作態度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不怕苦,不怕累,看到地板臟了就拖,她負責保潔的金溝灣公共衛生間是市區最干凈的公共衛生間之一。
采訪的時候,記者恰遇家住在公廁對面的吳先生,對于此次楊梅評上“河源好人”,他倒不覺得驚訝。“平時她很勤快,我們一家住在公廁對面,本來是很擔心衛生環境,可是幾年來她都把衛生搞得很好,我們很放心。”吳先生說。除了工作兢兢業業外,楊梅的熱心腸也得到大家肯定。據了解,去年5 月,一對安徽籍朱姓外地進城務工夫婦才下火車,便在火車站遺失錢包,饑腸轆轆,兜兜轉轉來到金溝灣上公廁時,將自己的遭遇告訴了楊梅。楊梅主動安慰照顧夫妻倆,并買快餐給他們吃。該夫婦看見如此潔凈的公共衛生間,便自己要求在衛生間管理房住了16 天。之后,楊梅還為他們夫婦介紹了一份清潔工作,讓他們在河源安頓下來生活。
本報記者 吳奕鎮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