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高千尺,豈能忘根
最近,和平下車幾位鄉村教師自費編寫了鄉土教材《文昌閣》,免費發放給中學生,只為讓他們重新認識家鄉,因為他們對家鄉很“陌生”。
生我養我的家鄉,能不熟悉嗎?不熟悉。從教數十年的徐永恩發現,和平自古有“頭林二烏三陽明”,烏就是烏虎鎮,也就是現在下車鎮,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下車有“一門三進士”,可有些學生連“一門三進士”是誰都不曉得。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耕田可事稼穡,豐五谷,養家糊口,以立性命;讀書可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性,以立高德。林寨古村落為什么讓游客所沉醉,筆者以為,不單單是那二十四幢田園古堡,而是這些古堡中的耕讀文化讓人迷戀。鳳凰衛視“名嘴”王魯湘游古村落時留下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誰讀懂了林寨古村落,誰就堪稱國學大師”。而今,有幾人能讀懂?
如今,多數客家人有“耕讀傳家”的殷實水平,可有多少人在勤于耕讀?有些地方富了、闊了,舍得花大錢去修自家祠堂,對祖上引以為豪的傳世文化,卻鮮有人整理保存,任由其隨著老輩人的故去而失傳,實在可惜!
樹高千尺,豈能忘根。挖掘搶救傳承鄉土文化,要趁早!鄉土教材《文昌閣》的問世,可謂嘗了“頭啖湯”,希望以后這重視鄉土文化傳承教育的事多些,多些,再多些!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