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一村婦精心照料癱瘓在床婆婆 被評為“河源好人”
劉觀娣孝老愛親的事跡感動鄉親鄰里。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 然而,在龍川縣赤光鎮潭芬村里,卻有這樣一對夫婦,兩人結婚后相互扶持,28 年如一日,在大山深處將清貧的生活過得悠然而溫馨。當婆婆、丈夫患病時,妻子劉觀娣更是不離不棄,擔起家里的重擔,默默守候在家人身旁,用行動譜寫出一曲大愛無聲的贊歌,孝老愛親的佳話也從大山中被傳到河源每個角落……
一人挑起家庭重擔
今年50 歲的劉觀娣與丈夫劉錦標都是命運坎坷之人,少年時貧窮的單親家庭生活造就了兩人堅韌知足的品性。到了適婚年齡,經熱心的村民介紹,他們結成了夫妻,婚后還有了一雙兒女。一家人也在偏僻的山村里相守相伴,將清貧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上世紀90 年代初,為了貼補家用,劉錦標去了外地打工,留下劉觀娣在家顧家。
2004 年丈夫因腎結石連續做了兩次手術,不僅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還欠下1 萬多元債務。由于劉錦標的病沒有得到根治,平時只能在家里養病,養豬、耕田等重活全部落在了劉觀娣身上,特別是每當收割稻子的時候,劉觀娣只能只身將一擔擔的稻谷挑回家。為了減輕妻子的負擔,劉錦標除了幫助妻子做點輕農活外,還承擔了做飯、搞衛生等家務活。
盡心盡責地敬老養小
1998 年秋天,年邁的婆婆因摔傷導致下半身癱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于是,劉觀娣每天除了干好農活外,還要給癱瘓在床的婆婆端屎倒尿、洗身子、梳頭發和按摩無法活動的肢體,寬慰老人家安心養病。此外,每逢婆婆生日,她都要買來嶄新的衣服幫婆婆穿上,同時不忘張羅一桌好菜,把在外讀書的兩個孩子叫回來,一家人陪著婆婆吃飯聊天。就這樣,劉觀娣和丈夫照料了婆婆13 年,直到2010 年婆婆安詳離世。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父母親的影響下,劉錦標的兒子與女兒從小就特別孝順懂事。2007 年,兒子劉天嬌考入華師大。2009 年,女兒劉奇峰又考上專科學校。由于同年發生暴風雨,山體滑坡給一家帶來慘重的經濟損失,懂事的劉奇峰主動提出輟學一年,外出打工攢學費,希望得到父母的同意。劉觀娣和丈夫商量后,毅然決定暫時停止丈夫的日常用藥,將錢留給女兒讀書。劉奇峰告訴記者,自己很幸運,能夠生活在這樣幸福的家庭中。如果換成別的家庭,不知道還能不能再繼續完成學業。
大山里的佳話傳四方
時間慢慢過去,幾乎靠著劉觀娣一人挑起擔子的家庭慢慢有所改善。在村人的眼里,劉錦標夫妻是模范夫妻,20 多年來,劉錦標和劉觀娣從未吵過架。對于劉觀娣的不離不棄,丈夫劉錦標非常感激,他對記者說:“她雖然沒文化,不過她心地善良。別看我妻子現在這么瘦,其實她原先很胖的,有50 多公斤重。”說這話時,他眼眶更是泛著淚花。
據了解,劉觀娣不僅獲得我市第二批“河源好人——孝老愛親好人”,還曾先后被授予“廣東省百名好母親”、“廣東省百名現代好妻子”、“河源市好妻子”、“廣東省十大銀婚好夫妻”、“河源市銀婚好夫妻”等榮譽稱號,2012 年還入選“河源市先進婦女事跡報告會”。其家庭也榮獲全國婦聯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主辦的“幸福家庭”和中國幸福家庭倡導活動全國組委會主辦的“中國幸福家庭”候選殊榮。
本報記者 吳奕鎮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