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午托需求量大有市場 但長期處于監管真空地帶
孩子上學去了,午托班只剩下空空的床鋪。
每到中午放學時,市區各小學門口就會出現一些舉著牌子接學生的特殊“家長”,與一般家長只接一個孩子不同,她們往往要接十幾個甚至更多的孩子。清點人數確認無誤后,她們才領著一群小學生排著隊赴向 “大本營”……這些特殊“家長”所從事的,就是近年來在市區日益興盛的午托行業。
作為孩子們的“臨時家長”,午托負責孩子中午放學到下午上學期間的飲食、安全等工作,雖然她們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方便,但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區從事午托服務的機構都沒有官方認證資質,在監管上還處于“真空”狀態。連日來,記者對市區午托市場進行明察暗訪,發現市區午托市場良莠不齊,存在各種安全隱患。
現狀:需求大催生午托行業
中午12 點20 分,在市一小上四年級的小樂正在離學校不到200 米的午托班里看故事書。小樂對午托班里的生活已經十分的熟悉:中午放學由老師接回午托班,洗干凈手后就吃飯,然后再看會兒書就開始午休了,在上課前20 分鐘由老師叫醒并送回學校上課。
小樂只是午托班里小朋友的一個縮影,在大部分上午托班的小朋友看來,午托班在他們的生活中,是僅次于家和學校的第三個重要場地。而對家長來說,午托班就是孩子的第二個學校。家住萬隆花園的張先生說,他的女兒在雅居樂小學上一年級,因為平時生意比較忙,實在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因此就給孩子選了一個月的午托班。“做家長的誰都想親自照顧孩子,但中午時間太短,來回折騰一下,什么也做不成。”張先生說,近一個月下來,發現女兒和其他午托班的孩子相處得很好,所以他準備下個月繼續給女兒報午托班。
“雖然不是很放心把兒子放在午托班,但中午實在沒時間接送。”家住永福路的羅先生告訴記者,他兒子今年上三年級了,由于他和愛人中午都不能回家,所以就在學校附近給孩子找了個午托班代為看管。
而王先生則不同,他表示由于中午放學時間短暫,接回家、做飯、送回學校等花費的時間太多了,孩子完全沒有時間睡午覺,到了下午上課就會犯困,所以他選擇把小孩送到午托班。
在采訪中,家長們對午托班的態度幾乎是一致的,都認為午托班的存在,方便了孩子,也解決了分身乏術的難題。但服務水平和安全保障等問題,也讓眾多家長擔心。
明察:希望迎來規范管理
在雅居樂小學附近,記者看到,這里至少開有5 家以上的午托班,這些午托班一致打著培訓中心、家教的招牌來開班,場地有的租賃門店、有的租賃居民房。
記者見到了“雅居樂教育培訓中心”的負責人,據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說,他們的午托環境比較好,相應的收費也比較高,按月收費要530 元,一學期收費要2385 元。因為擔心孩子多了不好管理,而且會影響到孩子吃飯、睡覺的質量,所以他們今年只招收了40 個學生,每天有專門的車接送學生,時間安排上也合理:11 點30 分老師在校門口等,11點45分接到學生,12點左右開飯,12點30分孩子上床休息,14 點10 分左右叫孩子起床上學,14 點 30分準時把學生送到學校。
對于衛生、飲食等安全問題,該負責人表示,學生睡覺的房間每天都要搞兩次衛生,并用消毒水來消毒;伙食方面也是專門有阿姨買菜做給學生吃。當記者詢問有沒有辦午托經營證時,該負責人坦言說“沒有”,因為辦證無門。她告訴記者,辦午托班之前,她曾去工商、教育等部門咨詢過,均因沒有明確的行業歸屬,沒有辦到任何證件。后來,她只好注冊了一家培訓中心,以培訓中心的名義從事午托。該負責人說,她也很想合法經營,畢竟是牽扯到孩子們的衛生、安全,這些都是大問題,她希望能有一個部門管起這個行業來,讓午托服務業能夠光明正大地生存。
暗訪:處于無監管狀態
隨后,記者以家長身份撥通了新風路一培訓機構留下的電話,咨詢午托班的基本情況。接通后,電話那頭一名廖姓老師熱情地告訴記者,午托班按月收的話是350 元,一學期是1400 元。當記者問她接送、住宿環境和飲食等問題時,廖老師說:“我們一個房間最多不超過18 人,低年級的有老師接送,高年級的可以自己過來,午飯保證有三菜一湯,并按孩子所需的營養來搭配。” 廖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做午托已經有好幾年了,在老城和雅居樂都開有午托班。當記者說去現場看一下時,廖老師表示,午托班現在暫時沒有床位了,讓記者把小孩年級、性別、年齡發給她,如下個月有床位會打電話叫記者過去看。
記者后來又來到市某小學附近的一家培訓中心,該培訓中心也兼做午托生意,在這里,記者沒有看到任何午托班必須具備的相關證件。一男性工作人員說:“按月收費要350 元,按學期收要便宜一點,一學期為 1280元。”當記者問及食宿問題時,該工作人員稱,午托班就在三樓,現在正在裝修,是用教室間隔開來做房間的,目前招收了有3 個學生,等房子裝修好后會繼續招生。當記者提出上樓去看看小孩睡覺的環境怎么樣時,該工作人員拒絕了記者的要求。
據記者走訪了解到,午托收費每學期在1280 元至2300 元之間,他們大多是打著培訓機構、家教等牌子來做午托生意的,都沒有相關營業執照,存在安全和衛生等問題。且大部分是藏匿于居民樓中,只要租一套房子,招幾個人,買一些床鋪、廚具、桌椅就可以開業了。據知情者稱,無證午托機構扎堆這種現象已經存在了幾年時間,但從來沒見有人來檢查處理過。
尷尬:午托的“娘家”在哪?
由于午托班在中午的兩個多小時里兼顧著孩子的飲食、安全等問題,加之午托班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的現象十分嚴重,這個身兼數職的 “家長”的“娘家”在哪里呢?記者分別采訪了工商和教育部門,但都表示午托機構還沒有明確的行業歸屬。
“我知道外面開辦了很多午托班,也不知道是哪里來的,更不知歸哪里管”。源城區教育局一工作人員稱,午托班不是教育部門審批的,因為目前國家還沒有出臺相關管理規定,也沒有具體的條例規范,教育部門對校外午托班想管理也無據可依。
隨后,記者向工商部門了解午托機構注冊情況,工商局有關工作人員表示,午托班涉及教育培訓,要到教育局提交申請,在證件齊全的情況下,才能為其辦理營業證,目前,該局還沒有發放過午托經營許可證。對于打著培訓機構來辦午托班的這一行為,該工作人員表示,這種經營范圍與實際經營不相符的事,查到之后是要進行處罰的。
據了解,根據國家工商總局 2008 年公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沒有午托這一行業。按照目前午托服務社為學生們提供的飲食和休息等服務內容來看,應可歸入住宿餐飲服務類,可參照消防、公安、食品、工商等部門對旅社、飯店的管理辦法進行管理。但它又承擔了一定的教育功能,從行業而言其實并非教育機構,因此午托服務社仍處于法律監管空白。
家長:有好處亦有擔憂
市民劉女士曾讓女兒午托過一段時間,但最近還是決定自己來接孩子。她說,最讓她擔心的,是午托班的飲食衛生。女兒午托時,告訴她廚房的衛生條件很差,孩子的餐具都是混用的,都不知道有沒有進行過消毒。“最主要的是還不能確保孩子每天吃的飯菜是否新鮮,自己接送孩子,雖然辛苦點,但孩子的安全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她對記者說。
采訪中,有不少家長表示,希望有關政府部門能夠完善午托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務標準,讓家長們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午托機構。
在雅居樂小學上二年級的李同學告訴記者,她很喜歡上午托班,因為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吃飯,一起睡覺。李同學說,她剛開始去午托班時也不習慣,后來和午托班的其他學生認識了,慢慢就適應了,現在她都喜歡上午托班了。
在市二小上學的黃同學也表示,她也喜歡上午托班,她說,以前在家里因為吃飯的時間晚,中午都沒時間睡午覺,自從到了午托班后,飯后還可以睡覺。“我不想去午托班吃飯,那里的飯菜都沒有我媽媽煮的好吃。”今年剛上一年級的周同學說,他不喜歡上午托班,但是爸爸媽媽工作忙,中午都沒有時間來接他,于是就把他送到午托班來了。
老師:對午托班褒貶不一
“我們班有十幾個學生報午托班的,一年級的更多,有二十多個。”說起報午托班的原因,市二小一老師說,大多數是家長忙于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該老師表示,相對來說,午托班的伙食肯定是沒有家里的好,但在午休上來說,可能就要比家里強,因為午托班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小孩一起午休,比較有睡覺的氛圍,休息好了,下午上課也有精神。
另一位班主任認為,午托班確實為不少學生和家長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午托市場良莠不齊,其從業人員大多沒有經過正規師范培訓,自身知識技能都會有所欠缺,所以最多只能保證孩子吃飽飯、不發生意外,而對于孩子自身素質的發展來說是沒有好處的。
有教育工作者就表示,可以引入有資質的第三方服務機構進駐小學承擔午托服務。這樣既能避免學校參與管理,又能讓學生得到優質服務,家長也可以安心讓小孩在午托班里吃飯、睡覺。
本報記者 戴湄 文/圖
記者手記
午托班正規化還有多遠?有人說,午托機構是最近幾年才新興的行業,但在真正意義上來說,市區的午托班由來已久。其經營者“入行”少則兩三年,多則七八載,所謂“十年磨一劍”,在市民對午托需求量越來越大的同時,大家對午托班正規化的呼聲日益高漲。
記者調查發現,幾乎每個小學附近都有午托班的存在,而且這些午托班大多設在學校附近的居民樓里,辦公場所多數是三房一廳、兩房一廳的格局,不但環境簡陋,空間也狹窄。且房子里只有一兩個衛生間,三四十個學生共用,衛生問題就可想而知了。而給學生做飯的大多數是四五十歲的阿姨,有些煮飯阿姨還兼顧著看管學生午休的工作,至于是否持有健康證上崗、是否具備教師從業資格更是無從知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部午托班都沒有相關的證件和營業執照,存在安全和衛生等問題,孩子一旦發生事故,家長投訴無門。
對于午托班管理處于“真空”的現狀,有不少午托經營者和家長都表示,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出臺相關監管條例,切實規范其經營秩序,讓家長們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午托機構,也讓午托服務業能夠光明正大地生存。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