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筑垃圾整治活動成效顯著 “垃圾山”消失了
大同路北的執法現場。
過去,我市建筑垃圾沒有專門的消納場地,也沒有明確的處置流程,導致主管部門在查處隨意傾倒等行為時直不起腰。而長期基本“無人管”的狀態,致使市區建筑垃圾堆放散亂無章。
9 月初,我市首個建筑垃圾消納場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9 月上旬開始,由城管、城監、規監、交通、交警等組成的聯合執法隊開始在市區開展建筑垃圾整治活動,半個月以來,成效卓著,建筑垃圾“小山重疊”的情況明顯減少,亂傾亂倒的狀況也大有改觀。
督促業主及時清理
大同路北,一家門店正在進行裝修,建筑垃圾散置,現場一片狼藉。前幾日,也是這棟樓盤,因為要在樓頂種植花木,在運載過程中,許多黃泥灑落到路面,因為沒有及時清理,車來人往,最后該路段顯得臟亂不堪,執法隊已經來進行過一次宣傳和警告了。
“今天下午,一定清理完畢。” 業主站出來保證。
“三個小時,限定三個小時內必須清理完畢!”執法隊發出最后的通知。最后,業主答應了三個小時內清理裝修垃圾及沖洗路面的要求,并保證接下來的裝修過程中一定會主動配合,主動將垃圾送到消納場等。
這樣的查處,執法隊已經是駕輕就熟了。自9 月6 日開始,市區建筑垃圾的整治活動全面展開,聯合執法隊兵分兩路,在新老城區展開行動。截至9 月17 日,僅新城區的執法隊就已經查處了亂堆放行為152 宗,亂倒卸行為 11 宗,檢查不規范運輸車輛72 輛,還發現其他違規行為數起,共計發出整改通知152 份,發放宣傳冊199份。
據介紹,活動最初,因為以往建筑垃圾基本處于“無人管”的狀態,執法隊也遭遇了重重困難。業主、車主缺乏相關意識,解說起來比較費勁,而且有諸多屢教不改的情況發生,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宣傳和嚴格整治,大家知道這次是“動真格”,情況也漸漸好轉。
9 月6 日查處亂堆放35 宗,亂倒卸5 宗,而到了9 月17 日,亂堆放只有5 宗,亂倒卸則沒有發現,情況明顯好轉。
嚴整治“跑冒滴漏”
老城區的聯合執法隊則還有源城軍民共建隊和源城區住建局的加入,見到他們的時候,執法隊正在濱江大道進行巡查,他們對巡查中發現的不規范運輸行為都進行了詳細記載,初次發現偏重宣傳教育,屢教不改的則進行嚴厲查處。
“起初的時候,違規車輛很多,后來我們扣了兩輛車,一下子就產生了威懾力,大家也就漸漸有了自覺性。”執法隊在向市政府副秘書長肖朋添匯報時說起,而肖朋添則鼓勵他們“頂住壓力,為了百姓的福祉,不要怕得罪人”。
“混凝土、石子什么的,落到路上,過往的車輛再壓過去,對路面破壞很大,前面不遠處那個紅綠燈那里,就是明顯的例子。”執法隊介紹。對于運輸建筑垃圾的車主,執法隊進行了大量宣傳和嚴格執法,嚴防“跑冒滴漏”,確保道路的潔凈。
現在,車輛不規范運輸的情況較最初已有明顯改善,執法隊也從宣傳與整治結合進入到了重點整治階段。6 日,新市區發現 15 輛不規范運輸車輛,但并沒有扣證或扣車,而17 日發現5 起不規范運輸行為,則有兩輛被扣證或扣車。
宣傳加整治成效好
整治活動進行了半個月,效果已經是有目共睹,永和東路的 “垃圾山”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醒目的警示牌,臨街鋪面的裝修垃圾亂堆亂放的情況也有了明顯改觀。在采訪途中,記者還發現,一些工地上的車輛在離開前,會主動沖洗車輪,以免將泥土弄臟路面。
“以前裝修的時候垃圾多了也就找個地方倒了,也不覺得是個什么大不了的事,現在不同了,怕被罰,也不想丟那個人,當然,收拾干凈了自己也舒坦,不給咱河源抹黑。”有市民說起。
而之前積聚的一些“無主建筑垃圾”,則由城管局雇了專門的清潔隊伍進行處理,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大部分就地回填,大概兩百多車送到了消納場。
到消納場可以見到,投入使用不過十多天,里面的建筑垃圾已經堆成了小山,運入了1000 多車垃圾,其中大部分都是垃圾產生者主動運輸過來的。市城管局副局長鄒紹周表示,接下來,他們會在相應的地方豎起指示牌,為大家指明通往消納場的路線。
本報記者 岳超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