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韋民眾去看病用花生當醫藥費
本報綜合報道 津巴布韋,赤達摩醫院,走廊排成長龍。這些人從幾里之外來到這里,想要看病或者拿藥。他們有的牽著不安分的羊,有的抱著骨瘦如柴的小雞,還有的用桶裝著玉米。不過,他們帶得最多的,還是頭上頂著的花生。
“從實際看,我們好像就是用醫療服務換花生!眮碜约又莸淖o士凱斯·馬卡提目前負責經營這一所醫院。這所醫院,離最近的公路超過100公里。
自從2008年以來,這家醫院和很多津巴布韋人就開始采用物物交換的方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時估計,津巴布韋的通脹率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五千億。高通脹之下,居民的積蓄變得一無所值。醫療和教育系統也隨之崩潰。
那以后,津巴布韋形成了新的聯合政府,經濟逐漸穩定。去年,津巴布韋放棄本國貨幣,使用美元,通脹率也下降到正常的3.6%。
對于很多農村津巴布韋人來說,美元非常稀少,所以赤達摩醫院繼續接受物物交易。
“大家都在說美元,但是卻很難拿到!30歲的患者伊薩·赤拉莎莎走了10多公里的叢林來到這里,想要看一看她的關節炎。她13歲的兒子帶來一袋花生當藥費。為了看病,她的七口之家要拿出幾乎全部口糧。接下來,她將不得不在別人的田里工作以為孩子換取口糧。
醫院與居民達成了不成文協定:病人提供種植的莊稼和牲畜,醫院則為他們治病。這里2名醫生和15名護士,每個月接診6000名病人,其中包括2000名艾滋病人。
“這里的人很友善,對病人很照顧。”22歲的莫妮卡·姆必佐來到醫院是為了治胃病。她付了3只黑色的小雞。
由于醫院每月還能從慈善組織拿到1萬美元補貼,因此對病人的收費比政府醫院還要低。在這里,看一次醫生要收1美元,或者四分之一桶花生。而在政府醫院,要4美元,而且只要現金。
5月的一次調查發現,津巴布韋典型的是六口之家。在4月,他們每家平均只要花8美元就可以滿足所有需求。
聯合國報告表明,津巴布韋貧困程度遠遠超過該組織進行有收入數據統計以來的任何國家。報告發現,如果把教育、健康和收入與40年前相比,津巴布韋是3個之一比40年前還要少的國家。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