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閉塞擔心遭到歧視 我市殘疾人證領證率不到三成
殘疾人憑殘疾證可以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資料圖片)。
隨著核發第二代殘疾人證管理系統軟件培訓班的開班,我市殘疾人證換代工作也自此啟動,2009年殘疾人證就可以更新換代了。不過,近日記者走訪發現,截至2008年年底,我市殘疾人持證率低于三成。一張小小的殘疾人證,殘疾人憑它按照有關規定還可以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可為啥辦理的殘疾人卻不多呢?
■現狀:殘疾人領證率低
家住老城的楊大媽的兒子20多歲了,然而在他幼時就發現其有智力殘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智障。楊大媽夫婦從剛開始的備受打擊到現在的習以為常,盡管生活并不寬裕,兩人仍默默地照顧著兒子。
但楊大媽的兒子卻一直沒有辦理殘疾人證,以前曾有朋友跟她提過,說以她兒子的情況,可以去領殘疾人證,楊大媽想都沒想就搖頭了。在她看來,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殘疾人證是在肢體、智力、精神、視力、聽力和語言等5方面有缺陷者,經有關部門認定后,所頒發的一種證件。據了解,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廣東省共有540萬殘疾人,但是辦理殘疾人證的只占30%。我市殘疾人總數約有20萬,殘疾人領證率尚不足三成,特別是兒童,辦理殘疾人證的比例更小。
在已辦證的殘疾人中,成年人占大多數,主要是就業、創業過程中,持有殘疾人證能享受到相關免費培訓、稅收減免等優惠。
■原因:信息閉塞擔心歧視
緣何這么多的殘疾人沒有辦理殘疾人證?市殘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市殘疾人中很多分布在農村,由于身有殘疾,他們很少出門,信息比較閉塞,對這方面關注也比較少;另一方面不少殘疾人及其家屬對“殘疾”的標準還缺乏認識,比如由疾病導致的肢體行動嚴重障礙、癱瘓等經治療仍不能痊愈,患者可能只認為自己是病了,而不知自己是由病至殘;還有一些老人,耳聾眼花比較嚴重,也可能由老致殘而不自知。
而且一些殘疾人及家屬存在著自卑心理,心里總有這樣的疙瘩:辦理殘疾人證,就好比“公開”自己殘疾人的身份,別人會歧視和嘲笑的。特別是兒童,他們的家長更擔心領取殘疾證后孩子受到歧視,會被周圍的人不認同。
另外,據市殘聯工作人員介紹,不像廣州等經濟發達的城市殘疾人可以享受諸多優惠,我市針對殘疾人的優惠政策有限,殘疾人證的含金量不高。如果沒有實惠,一些人會覺得領不領證也沒啥區別。
■申領:程序并不復雜
據了解,按照有關規定,殘疾人憑殘疾證可以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例如在進公園和景點、進行技能培訓和就業、視力殘疾人乘坐市內公交車等方面。
據市殘聯介紹,這次申領二代殘疾人證,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或其法定監護人應持由公安部門認可的居民身份證、戶口簿以及殘疾評定證明到當地縣級殘聯進行申請登記,經各縣區殘聯初審及市殘聯復審后,即可領取第二代殘疾人證。
據了解,辦理二代殘疾人證不會向申請人收取工本費,而且對經縣級殘聯認定屬于貧困殘疾人的申請對象,將給予適當的殘疾評定費補助。對部分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士,市殘聯表示將派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幫助其辦理換證手續。 本報記者 黃丹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