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協副會長:房價理性回歸 利國利民利長遠
房地產企業以前那種單純依靠土地增值,房價上漲來獲取利潤的生存方式,將不復存在。房地產企業必須改變盈利的方式,靠企業自身在住宅產品的研發、建設過程中的自主創新,依靠科技進步、產品的規;藴驶、信息化帶動整個行業的產業化,來提升產品的附加值,這才是大型現代化房地產企業成長的必由之路。
房地產業重要支柱地位日益鞏固 擴大內需離不開住房
大眾證券報:我們了解到,您最近聯合江蘇省20家房地產企業,向江蘇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致函,提出支持我省房地產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建議,不久,省政府出臺“10條意見”。為什么政府部門如此重視?
陳興漢: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房地產產業不僅已成為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助推器和見證人,而且房地產業已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這個行業在助推國民經濟增長的過程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99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5.03%,而到了2007年,這一數字達到了21.76%。2007年,中國全年房地產投資總額2.5萬億元,占當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1.6%;商品房銷售額3萬億元(不含二手房買賣和房屋裝修費用),占當年全社會消費總額的33.3%;如果我們把商品房銷售額加上二手房買賣和房屋裝修費用,這筆費用占當年全社會消費總額的50%以上;房地產行業的6項主要稅收合計實現0.54萬億元,占全國稅收總額的10.8%;各地政府全年的土地出讓金收入約1萬億元。2007年底,房地產貸款余額5萬億元,占金融企業貸款余額的18.1%。
有數據表明,每建一平方米房子涉及16個工人崗位,這是一個巨大的用工市場。房地產行業對相關產業消費的帶動性作用越來越強,它的產業鏈長,涉及的相關行業有57個,其中大多數行業都是勞動力密集行業,這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勞動力資源十分豐沛的國家而言,貢獻是不言而喻的。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海嘯波及全球,中國經濟面臨巨大考驗。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把保增長作為2008年的工作重點。外貿、內需、投資是引導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由于發達國家陷入衰退,外需嚴重不足,中國已把重點從外貿出口轉移到拉動內需上,擴大國內需求就成為2009年的重中之重,房地產消費是內需中最大的一塊。房地產投資占到固定資產投資的五分之一,消費的30%以上,所以中國經濟的保增長必將把房地產業作為重點。
房價理性回歸 利國利民利長遠
大眾證券報:在認同房地產業重要性的同時,老百姓更關心房價。最近中央政府有關部門也提出“支持高房價適當回調,但要防止大跌”的觀點。您認為2009年的房價會出現什么樣的走勢?
陳興漢:國家從2003年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目的不是為了打壓房地產市場,而是為了讓這個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讓過高的房價理性回歸。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政策在2008年上半年作用已開始顯現,國內房價上漲過快,投資過熱,房地產開發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等等問題都得到了較好的控制,給我國一些房地產開發過熱的城市降了溫(有極少數二、三線城市新建的住房在5-6年內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都可能消化不了),提前擠掉了一些城市的房市泡沫和房價泡沫,這樣對我國房地產行業和國民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十分有益。
但是,因為房地產的不可移動性,再加上中國這么大,各地區各城市情況千差萬別,所以2009年全國的房價走勢不會簡單統一下跌,而是根據各城市的供需比,經濟發展狀況出現較大的分化。有的會下調,有的會走穩,有的供不應求地區房價會上漲。從目前看,2007年漲幅過大的城市房價回調壓力相對較大,沒有地段、配套和需求優勢支持的樓盤房價回調的壓力也會大些。但中國不是美國,由于中國人不愿負債消費的好習慣,以及國家較穩定的財稅和信貸政策,將支持房地產價格不會大跌。09年只要國家相關政策到位,中國的房市會逐步企穩。
(編輯:吳姣)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