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進入夏季流行高峰期 14歲以下兒童為高發人群
本報訊 記者 謝夢君 近日,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隨著氣溫的升高,今年我市猩紅熱病例報告自第17周開始上升,目前仍處于夏季流行高峰期,但整體處于低水平流行狀態。
“從我市監測數據看,猩紅熱疫情呈現兩個流行高峰,分別為冬春季高峰和夏季高峰,病例主要分布在14歲以下兒童,發病人群以托幼機構、學生以及散居兒童為主。”市疾控中心應急傳防所所長高淑萍介紹。
猩紅熱是由A族β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咽痛和皮疹,極其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猩紅熱的咽痛較普通感冒導致的咽痛更加劇烈,并且感冒一般不會出現皮疹。而猩紅熱的皮疹通常在發熱后2~3天出現,從頸部、腋下開始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細小密集,面部發紅但口周蒼白。”高淑萍表示,“草莓舌”“楊梅舌”“口周蒼白圈”可以與其他出疹性疾病鑒別,但部分猩紅熱癥狀不典型,普通民眾難以區分,建議家長盡早帶小朋友就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一般預后良好。
猩紅熱的主要傳染源為患者和無癥狀帶菌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被病原菌污染的玩具、手及食物等傳播,還可通過受損的皮膚感染。高淑萍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清潔,做到勤洗手、常通風,定期消毒,多關注孩子健康狀況,不斷提高孩子自身免疫力。同時,托幼機構、校外托管機構、培訓機構、福利院等要落實晨檢、因病缺勤追蹤登記、居家隔離等措施,做到傳染病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地處九連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