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鏈接愛心力量 為“百千萬工程”注入青春暖流
本報訊 記者 曹志成 通訊員 黃燕珊 近日,2025年源城區“勵協”青心筑夢圓夢大學行動助學金發放儀式在槎城廳舉行,40名準大學生接受愛心資助。截至目前,基金會已累計資助源城超1000名學子,從打造青少年課外實踐品牌豐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到持續發放助學金解除求學后顧之憂,讓“每個想讀書的孩子都能走進課堂”從愿景變為現實。
在基礎教育領域,團源城區委更關注“資源均衡”與“質量提升”的雙重需求。針對埔前鎮中心小學無專門圖書室的困境,迅速聯動勵協慈善基金會籌集8萬元專項款,助力學校建成面積56平方米、配備4套閱讀桌椅及千余冊藏書的“勵協”圖書室,并于8月13日正式揭牌。同時創新引入專注鄉村閱讀的“滿天星公益”,免費接入專業圖書管理系統,實現書籍分類、借閱登記、閱讀數據分析的數字化管理,讓鄉村孩子不僅“有書讀”,更能“讀好書”,用優質教育資源為鄉村人才培養“蓄水”。
鄉村基礎設施是“百千萬工程”的“硬件支撐”,更是打通城鄉要素流動的“關鍵節點”。團區委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將目光投向埔前鎮雙頭村的出行難題——村內沙佛橋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橋,既影響村民日常通行,也制約著農產品外銷、鄉村旅游等產業發展。為此,團區委主動對接勵協慈善基金會,成功推動愛心資金定向用于橋梁重建工程,目前項目已進入全面施工階段。這座即將建成的新橋梁,不僅將讓村民告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困境,更將成為串聯田間地頭與市場的“致富橋”,為鄉村產業發展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讓基礎設施建設真正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動能”。
團區委通過搭建“需求-資源-服務”對接平臺,讓每一次愛心幫扶都成為傳遞責任與擔當的載體。下一步,團區委將始終錨定“百千萬工程”戰略方向,繼續以“青春之力”鏈接更多社會資源,在教育提質、鄉村振興等領域持續深耕,以更精準的資源對接強化社會協同,以更長效的機制建設鞏固幫扶成效,讓愛心暖流始終奔涌在“百千萬工程”的實踐中,為城鄉融合發展注入持久的青春動能。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地處九連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