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荔”爭上游 古鎮綻新韻 江東新區古竹推動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串串紅艷飽滿的荔枝壓彎枝頭,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甜蜜芬芳……這幾天,2025年河源古竹荔枝水果嘉年華正在越王山下熱烈上演,好看又好吃,有滋更有味,為游客帶來多元鄉村文旅盛宴,全面展現江東新區農文體旅融合發展新風貌。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江東新區古竹鎮持續發展包括古竹荔枝在內的優勢農業產業,聚焦“百千萬工程”,激發內生動力,力爭在典型鎮創建和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走在全市前列。
紅艷飽滿的荔枝惹人喜愛。
累累“荔”云增收“功臣”
走進古竹鎮,沿路的荔枝樹上掛滿紅艷的荔枝,沉甸甸地壓彎了枝頭。今年是荔枝豐收年,古竹鎮荔枝果園吸引遠近游客紛至沓來采摘鮮果。“桂味5元錢1斤、糯米糍7元錢1斤。”在古竹鎮新圍村五洲果園,果農黎貴強一邊分揀荔枝,一邊回答游客的問題。占地50畝的五洲果園種植約150棵樹齡在10至30年的荔枝樹,今年果園產果預計超4萬斤。在黎貴強看來,雖然上市晚,但借助荔枝水果嘉年華等活動以及網絡和電商平臺造勢,遠近游客紛至沓來,不僅大量鮮果有了銷路,而且有效降低掛枝果因雨水而開裂的概率。鄰村槎嶺村德川荔枝園內340多棵荔枝樹也是碩果累累,游客們手挎籃子,在綠蔭如蓋的荔枝林中穿梭采摘。與黎貴強一樣,果農葉云青也有30多年的荔枝種植歷史。他說,這幾年采摘游搞得好,荔枝銷路不用發愁。
民間有云,離開枝頭的荔枝“一日色變、三日改味”。這一特性曾經讓荔農頭疼。傳統荔農大多是現摘現賣,隨著市場需求多元化,我市荔農開始探索荔枝深加工產業。在水東荔枝烘干廠,水東村黨支部書記陳新偉掀開烘干爐說,“兩臺烘干爐一次能處理1萬斤鮮果,將荔枝干含水率控制在20%,果肉Q彈好吃。”依托這座村級加工廠,當地荔枝從“季拋果”變成了“全年銷”。水東村幾乎人人種荔枝,不少村民也將自家的荔枝包給烘干廠。
“多面”荔枝甜度爆表
當古代“荔枝使”與現代快遞員在熒幕上隔空比拼,三百年的荔枝發展史被按下快進鍵。古竹鎮日前發布創意宣傳片《古竹的荔枝》,以古今碰撞的敘事打響“越王荔香”品牌名片。
村書記化身“荔枝使”,上演《古竹的荔枝》。短片以幽默穿越劇手法演繹,通過古今物流見證產業躍遷,生動呈現古代貢荔需雙腿發力半月抵京,如今依托智能冷鏈技術,古竹鮮荔48小時直達全國。古今荔枝時空對話,創意短片撬動百萬流量。“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古竹的荔枝故事,讓文化流量轉化為真金白銀。”古竹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片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平臺發布,與同期舉辦的河美共贏籃球聯賽形成“文化傳播+體育引流”的組合拳,讓這顆承載三百年歷史的古竹珍果,成為鄉村振興的甜蜜引擎。
“桂味殼薄肉厚,甜度爆表,古竹荔枝品質非常好,我會盡自己所能把家鄉的荔枝賣到全國。”當地返鄉創客黃立豪說,去年自己從廣州返鄉創業,今年參加了“十帶百坊千創客”培育行動創客大賽,帶著古竹荔枝獲得三等獎,通過線上引流,線下帶游客采摘銷售荔枝,以及與多家企業洽談供應等方式,把古竹荔枝推廣到全國。同時,他主動對接旅行社,帶動了珠三角近百個旅游團體驗古竹鄉村游,來品楊氏非遺小吃、采摘荔枝等,幫助村民們拓寬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
古鎮新韻“荔”爭上游
作為我市的荔枝主產區,近年來,古竹鎮圍繞荔枝產業發展特色農業,在加強荔枝品種改良和引種,培育和推廣高產、優質、適銷的荔枝新品種的同時,推動荔枝產業的深加工和創新發展,開發和推廣荔枝酒、荔枝蜜、荔枝干等荔枝系列產品,提高荔枝的附加值和利潤率。
如今,在古竹就能吃到優質品種的荔枝,這不僅甜蜜了本地消費者的味蕾,更是實實在在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立足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推進品種改良和深加工技術攻關,拓展電商銷售渠道,打造本地荔枝品牌,以聯農帶農機制實現農民增收,推動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古竹鎮將繼續錨定市委賦予的“山水風光、歷史文化、鄉村旅游”“越王荔香”等特色鎮發展定位,聚力省委“百千萬工程”推進,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持續發展包括古竹荔枝在內的優勢農業產業,推動土特產品產業全鏈條發展,同時結合“十帶百坊千創客”培育行動,推動特色土特產、非遺、體育賽事等融入旅游場景,培植民宿文旅、地標美食、戶外活動經濟等“越王聞道”示范帶新業態。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陳敏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地處九連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