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鎮村調研行|花“香”四溢 美塘真“美” 和平縣公白鎮美塘村發展花卉產業助推“百千萬工程”
走進和平縣公白鎮美塘村的德福農業種植基地,各色花卉競相開放,一盆盆花卉小盆栽被送至儲存點,等待著運輸出去。“這花卉是我們美塘村的‘幸福花’。”美塘村村民彭女士說,自從村里有了花卉基地,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掙錢了。美塘村黨支部書記李偉揚介紹,廣東德福農業有限公司(下稱德福農業)在美塘村打造了福和鄉村振興花卉示范基地,建設了60畝現代農業設施大棚基地,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近10萬元,有效帶動村民就近務工增加收入。
和平縣公白鎮美塘村以打造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為契機,堅持以富民興村為主線,大力發展花卉產業,形成了高附加值的小型花卉盆栽產業,通過產業示范帶動農戶共同發展,為村民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2023年,美塘村村集體收入由原來的10萬元增長到近60萬元。
“花卉”產業愈來愈“香”
走進德福農業的溫室大棚,村民們正忙著育苗、澆灌等工作,一盆盆種苗被整齊地擺放在苗床上,長勢喜人。溫室大棚內配備了恒溫智能化調控設施,不僅實現了對花卉生長環境的智能化控制,還大大提升了花卉的產量和質量。
據了解,美塘村鄉賢2014年于美塘村成立廣東德福農業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元,在美塘村集農業技術開發推廣與應用,花卉、林木、苗圃、種苗的研發與培育,農業產業化示范種植與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目前,德福農業已初步形成以紅掌、白掌、發財樹、招財樹、吉利紅、狼尾蕨等系列,12個品種為主的精品小盆栽產品線,2023年花卉小盆栽產量900.2萬盆,產值約11773萬元。
德福農業不斷做大做強的同時,積極探索促進農業產業幫扶的長效機制,努力為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實現可持續增收提供產業支撐。該公司與農戶采用合作共贏的“德福模式”,帶動當地村民種植小型花卉盆栽增收致富,實現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無縫對接,達到了“1+1>2”的效果。
生活在美塘很“美氣”
在美塘村,村居墻壁上繪有鯉魚跳龍門、農家風情寫實、山水畫及和美美塘壁畫等,與阡陌農田、花草樹木等相映成趣,為村莊增添了靈動。“生活在美塘真美氣!”看著村里的變化,村民李國忠感慨,現在的村子和以前比,環境好了,配套設施也更完善了,日子越過越好。
美塘村全面推進典型村建設,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打造和美宜居鄉村。抓好風貌管控,堅持規劃引領,提升監管水平,在源頭上管控農房風貌,引導村民有序建房,聚焦民生需求,大力推進道路建設、文化廣場、路燈亮化等一批民生建設項目。目前,美塘村已完善了河道整治、村道沿線景觀提升、民房外立面改造、文體廣場和婦女兒童之家建設等工程,開展了三清三拆、三線整治工作,加快完成污水處理設施管護建設。另外,全村實行“門前三包”制度,通過村規民約,進一步促進和美鄉村建設。
文化點“靚”和美鄉村
踏訪美塘村,讓人留連忘返的是村里的客家文化展示。
美塘村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由村委方向進入,依次設計有客家文化休閑廊架、村民廣場、鄉村大舞臺、健身設施、乒乓球場及利用現狀水井打造的情景雕塑,尤其是文化節點建設工程、核心區域提升改造工程等,這其中沿線基礎設施及景觀提升改造約700米、外立面風貌統一提升改造4300平方米,新建了面積達2230平方米的文體廣場。
美塘村還深化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以“小切口”帶動鄉村“大變化”。該村深入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鄉風文明中的引導和約束作用,提升村民文明素養,為“百千萬工程”注入更多文明力量。該村還積極開展“美麗庭院”“十佳文明戶”評比和綠美鄉村建設等活動,發動黨員、鄉賢積極投身“百千萬工程”,以實際行動參與和美鄉村建設,提升村民獲得感、幸福感。
除“一村一品”花卉小盆栽種植產業外,美塘村還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產業,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今年上半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水平以及經營性收入占比實現雙提升。李偉揚表示,美塘村積極盤活各類閑置資產、土地,結合美塘村山地多的特點,引進光伏產業項目。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前提下,該村流轉土地用于發展中藥材種植和“林光互補”“農光互補”等林、農業生產經營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40多萬元。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初秋時節,河源綠意不減,義務植樹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題林內樹木蔥蘢,展現出別樣的生命力;在廣東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九里湖綠美廣東生態示范區,無葉美冠蘭、翠金鵑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