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鶴市鎮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強村公司為載體 打造“綠富雙贏”模式的河布樣板
走進龍川縣鶴市鎮河布村村內主干道、小公園、小廣場,綠化植被一片生機勃勃,顯得格外清新。今年來,鶴市鎮搶抓春季植綠補綠的“黃金期”,大力開展縣鎮村綠化工作,已投入資金約63萬元,落實樹苗超23000株,植樹21729株,完成率達121%,提前超額完成今年的綠化種植任務。
這是鶴市鎮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取得成果之一。近年來,鶴市鎮黨委、政府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共同富裕為出發點,以“百千萬工程”為牽引,積極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揮強村公司增收致富的帶動作用,不斷探索“綠富雙贏”路徑,聚力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共治共建氛圍,為打造生態良好、環境整潔、鄉風文明、美麗宜居的鶴市鎮打下堅實基礎。

河布村環境整潔,變得越來越宜居。
堅持黨建引領 激發黨建內生動力
從2012年起,河布村每年發動村“兩委”干部、基層黨員、當地群眾開展綠化種植,推動村莊綠化面積以及綠化覆蓋率逐年增長。依托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重大機遇,今年以來,河布村通過集體種、公司種、黨員種、群眾種,已增種綠植4286棵,形成了支部林等村莊綠美景觀。積極推行庭院綠化“黨員包戶”制度,完成了轄區范圍內680戶村民的“人居環境整治五包責任牌”上墻工作,要求基層黨員以身作則做好示范引領,鼓勵引導廣大農戶盤活房前屋后閑置空地種植綠化,不斷提升全村綠化覆蓋率。同時強化宣傳引導,并組織村內的技術能手入戶指導,全方位提升群眾參與綠化種植的能力與信心。
實行掛圖作戰 因地制宜植綠興綠
河布村結合鎮村干部包片聯戶機制,合理劃分綠美生態建設責任區,科學規劃全村綠化苗木的種植位置、面積和苗木苗種,制定了“河布村綠美生態建設作戰圖”,目前規劃村道合計2.65公里以及清理整合房前屋后閑置空地合計11.745畝,并列明相應綠化苗木的樹種、數量,明確村莊綠化任務目標,進一步把準“綠”與“美”協調推進的工作導向,以黨建引領穿針引線,廣泛凝聚各片區的黨員、鄉賢、群眾、志愿者等合力,持續提升村莊綠化工作質效。
另外,針對氣候特征,河布村還因地制宜選擇了黃楊樹、桂花樹、紅花櫸木等一批適宜本地水土的綠化苗木進行種植,確保綠化苗木的存活率高和觀賞性強。
實施鄉村運營 夯實資源要素保障
為推動村莊綠化實現常態化、長效化管護,河布村將村內綠化管護與村集體經濟增收有機結合,成立村級強村公司,進一步夯實村莊公共綠化管護在資金、資源等方面的要素保障。
一是建立“以木養木”循環經濟形式,在鎮級強村公司的示范引領下,河布村成立村級強村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運營模式和“綠富雙贏”激勵機制,引導村民、村民小組以資金入股、樹苗種植等形式參與到強村公司的運營中來,將公司注冊資金以股份形式劃分為100萬股,村集體75.5萬股,村民和村民小組持有24.5萬股用于市場交易,已全部認繳完畢。目前,河布村強村公司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已承接了鎮域的公共綠化養護服務(項目金額11萬元),并與鶴市鎮政府及周邊鎮村、寶安區應急管理局、寶安區部分律所簽訂價值共90余萬元苗木種植及管護合同,持續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
二是持續培養壯大村莊綠化人才隊伍,依托鶴市鎮鄉村技藝研習所在河布村落地建設的契機,培養鄉村工匠,為村內苗木產業的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專業人才,同時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參與鄉村運營。將電子商務、短視頻宣傳等促進苗木銷售的有效途徑融入河布村的苗木產業,夯實人才資源保障,為村集體經濟增收注入活力。
目前,河布村通過強村公司實現“以木養木”的循環經濟模式,使得該家公司區別于市面上的苗木企業,具備較好的市場競爭力。
本報記者 梁小鴻 通訊員 劉睿 葉俊延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