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角陣陣春潮涌 巖茶飄香處處輝 江東新區古竹鎮產業發展“百花齊放”,實現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
臨近年關,江東新區古竹鎮雙坑村圣女果采摘基地是一派果紅人歡的景象,給冬日的古竹鄉間增添了不少生機。在基地務工的劉運英來自鄰近的平渡村,她說,農閑時節不出遠門能找到一份工作,感到很開心。1月2日,雙坑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漢東告訴記者,包括村民收入、村集體收入在內,這一采摘基地可為全村增收30萬元,2022年村集體收入可超過50萬元。
記者從古竹鎮了解到,今年該鎮將在擴規模、提品質、創品牌、增效益上下功夫,重點加快雅色葡萄園、雙坑土雞、中草藥基地、留洞巖茶、雙坑圣女果等特色產業發展,加快平渡芋頭、上洞板栗薯、孔埔高品質水果玉米等項目落地,進一步發掘改良現有荔枝、龍眼、葡萄種植和甲魚養殖等特色農產品。鼓勵支持“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培育更多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做強做優“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實現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
南越王廣場正在建設之中
“一村雙品”齊增輝
無雞不成宴,作為東江流域的客家人,對雞的喜愛已滲透到血液之中,但客家菜講究食材一定要地道夠“土”。在江東新區古竹鎮雙坑村,就有著遠近聞名的雙坑土雞,如今,雙坑土雞已經成為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發動機”。
以前的雙坑村,村民收入主要靠養殖山地雞、胡須雞,種植荔枝、龍眼、水稻等經濟作物及在村內眼鏡廠務工等。“一村雙品,一種一養,種圣女果,養雙坑雞。”張漢東說,通過種養,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致富之路。投資雙坑圣女果采摘基地的是河源市科源農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涂世友說,圣女果可采摘至今年4月,發展順利的話,將在雙坑村擴大規模,條件成熟的話,還將輻射到附近的村,力爭成為古竹鎮重要特色產業。
“雅”致怡人處處香
雙坑圣女果采摘基地生機勃勃,雅色村巾幗農場建設也是“熱氣騰騰”。俯瞰雅色村,其黨建培訓中心矗立在村道邊,設計別具匠心,尤其是背后的巾幗農場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施工,以確保項目如期交付使用。江東新區古竹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員龔正東說,村黨建培訓中心項目已全部建成,巾幗農場項目也正在進行最后的收尾階段,預計年初這兩個項目可進入運營狀態,屆時將進一步助推雅色村鄉村振興發展。
據了解,雅色村黨建培訓中心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包括黨建培訓中心和藝術家創作室兩個功能體。項目以黨建培訓為主導,兼有創作、農村婦女工作試驗、農旅、研學、團建等功能。巾幗農場是培訓中心的配套項目,圍繞培訓中心而建,占地約20畝。項目規劃多項功能區塊,如共享農場區、學生學農基地、泥鰍池、捉魚池等親子類區域,還有荷花池、餐廳等附屬設施,確保團建、鄉村休閑游、網紅打卡人群需求,最大限度引流,擴大雅色乃至越王山片區村落知曉度。
鄉村振興示范帶,“帶”出振興發展新路徑。古竹鎮重點打造“文道”“紅道”兩條鄉村振興示范帶,通過“以線串珠,以點帶面”帶動全鎮村容村貌大提升,提升集聚輻射帶動能力,實現鎮村同治同美。“江東越王·文道”示范帶建設則以越王山風景區為中心,通過整合沿線新圍村、雁頭村、孔埔村、雅色村、留洞村等村資源優勢,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鄉村振興旅游線路。這其中,黨建培訓中心和巾幗農場地處“江東越王·文道”中心地段,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推廣示范作用,帶動客流量。
巖茶飄香好“留”客
以農促旅,以旅興農。“江東越王·文道”示范帶內還建設了多家民宿、農家樂等,當地群眾盡可能將鄉野情趣帶給游客,讓游客賞景觀花之余能夠留下來體驗鄉野生活。“我們村的3家民宿都是村民開的,每逢節假日,都需要提前預訂,臨時想入住就沒有房了。”古竹鎮留洞村支部書記賴云峰說,村里正在建設南越王文化廣場,不僅為村民提供休閑運動的好去處,還為南越王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渠道,今年3月建成后將是示范帶的標志性景觀之一。
記者行走于留洞村內,村里干凈整潔,民居簇新敞亮,越王山巍然屹立,小河潺潺流淌,青山綠水、樹林花海、特色民宿組成恬靜而秀美的畫卷。更喜人的是,村內紫紅色的火山巖點綴著翠綠的巖茶苗,在冬日暖陽照耀下,綠意盎然,格外引人注目。郁郁蔥蔥的巖茶苗與對面的巍巍越王山“兩兩相望”,頗有一番情趣。河源市南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陳孟君告訴記者,越王山周邊的丹霞紅層山地可以種植出高品質的巖茶。2022年白露時節,基地收獲了首批巖茶,對其進行了50多項礦物質元素(中微量元素)的檢測,并與30多份名優茶葉進行對比分析。檢測結果表明,越王山巖茶礦物質元素豐富,茶色韻味獨特、層次豐富、耐泡耐煮,得到了不少評茶師的好評。江東新區共有適宜種植優質巖茶的丹霞地貌山地3萬畝,僅古竹鎮就有1萬多畝,發展巖茶大有前景,他對此也很有信心。
據悉,2022年,古竹鎮“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增產增收,眼鏡制造業穩定輸出百萬副眼鏡,“中草藥、葡萄園、雙坑土雞”三大特色產業盈利近千萬元,充分利用丹霞山地貌推進留洞村百畝巖茶項目落地,實現留洞村經濟薄弱村“摘帽”,持續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陳敏 黃李敏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钡靥幘胚B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