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紅·綠·古·特”四色資源 做好“茶·米·游·研”四大文章 東源縣康禾鎮推動農旅深度融合,建設“生態康養勝地、全域旅游名鎮”
今年以來,東源縣康禾鎮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契機,深入挖掘“紅·綠·古·特”四色資源,做好“茶·米·游·研”四大文章,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努力建設“生態康養勝地、全域旅游名鎮”。
2023 年河源春茶開采暨東源茶旅文化節招商推介系列活動現場。(資料圖片)
做優茶產業文章
康禾鎮積極搶抓東源縣開展“茶產業提質增效年”行動機遇,在古法傳承、融合創新上下功夫,打造既有文化效益,又有市場影響的康禾茶品牌。
今年以來,康禾鎮一方面全力打響康禾貢茶品牌,深挖貢茶文化故事,建設茶文化展示館,積極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地理標志,踴躍參與農博會、茶博會等評優、展銷活動,擦亮康禾茶葉“四朝貢品、千年古茶”金字招牌。另一方面,認真打造過硬品質茶葉,加大科技賦能力度,與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加強合作,不斷提高茶園管理、采摘標準、制作工藝等水平,著力培養一批炒茶師、茶藝師等本土專業人才隊伍;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建設大型現代化加工生產線,對標大灣區市場需求,不斷創新茶產品。
康禾鎮深化推進三產融合,鼓勵企業發展茶葉面、茶葉雞預制菜等茶衍生產品,不斷拓寬茶葉產業鏈;引導茶企積極探索茶旅融合發展路徑,打造集非遺傳承、農事體驗、休閑觀光、親子娛樂、茶葉美食、民宿休憩等為一體的茶主題旅游品牌,合力打響“康禾貢茶千年茶鄉”流量IP,提升游客吸引力,實現農旅融合互促的雙向奔赴效應。
做強絲苗米文章
今年以來,康禾鎮依托優質的生態環境優勢,錨定高質量農產品發展方向,對標大灣區市場標準,種植溫泉稻、音樂稻、象牙尖等絲苗米品種,積極打造大灣區“優質米袋子”。
在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的前提下,康禾鎮有序推進土地流轉工作,引進龍頭企業河源市運寶糧油貿易有限公司,將1500畝已流轉土地交由企業規;N植絲苗米,并配套建設稻谷除雜烘干、倉儲自動一體化生產線,不斷推進農業現代化。此外,康禾鎮還結合仙坑村良好的研學基礎,利用該村500畝流轉土地集中打造“金色稻田”農事體驗打卡點,豐富仙坑村農耕研學要素。
做大全域游文章
康禾鎮以康泉十八國際生態健康旅游城為龍頭,持續推進康禾溫泉國家森林公園建設,結合康禾文旅資源打造“康禾四美”形象IP(紅小軍、森小氧、古小仙、溫小泉),推出革命紅色、生態綠色、客家古色、溫泉特色四條全域旅游路線,引導各村結合實際發展特色民宿,逐步形成全域民宿集群,打造全域旅游小鎮。
做好研學游文章是康禾鎮在文旅方面的重點工作之一。該鎮持續提升仙坑村客家農耕文化研學、深化國家森林公園自然科普教育研學、做強曲龍村紅色革命教育研學,做深做強研學產業鏈,謀劃打造研學文旅中心、搭建研學服務平臺,發揮學生群體的社交帶動效用,實現以研促游、以游促發展。
接下來,康禾鎮將以“釘釘子”的精神將藍圖一抓到底,堅持精益求精、久久為功,切實把宏偉藍圖變為“實景畫”,不斷寫好“百千萬工程”的康禾故事。
本報記者 劉奇峰 通訊員 彭冰 修碩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