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黃村鎮推行“五五工作法” 干部作風發生根本轉變
東源縣黃村鎮推行“五五工作法”,干部作風發生根本轉變
作風嚴實了,群眾滿意了
本報訊 記者 蘇遠龍 黃質旭 隨著挖掘機的鏟子高高抬起、用力下勾,存在多年的違建物瞬間傾倒……近日,東源縣黃村鎮黨委政府組織相關部門拆除了黃村中學校門對面的違建物。黃村中學附近的紅十月村不少村民前來觀看,有村民說:“鎮里這次是動真格啦,作風跟以前就是不一樣了!”今年以來,黃村鎮黨委政府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創新機制,推行“五五工作法”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黨員干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干部作風發生根本轉變。
精準施策整頓推行“五五工作法”2018年年初,東源警方根據群眾舉報,打掉了以李謝軍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因出現涉黑惡問題,黃村鎮被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領導小組列為重點整治鎮,該鎮歐屋村、板倉村、上漆村、三洞村等4個村的黨支部被認定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
為了精準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東源縣以開展涉黑涉惡突出問題和重點鎮整治作為從嚴管黨治黨的重要抓手,調整了黃村鎮黨委班子,簽訂了三級書記責任狀,壓實黃村鎮黨委抓黨建主體責任、鎮村書記“第一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和第一書記幫扶責任,層層壓實責任,高站位部署推進。按照今年3月中旬,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邊立明到黃村鎮調研時就精準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提出的“三增四創”(即以增強黨建引領、增強綠色發展、增強富民強村為抓手,以創建先進基層、創建規范管理、創建業績優秀、創建善治有為的黨組織為目標,努力推進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要求,東源縣制定了《整頓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工作方案》,印發了《關于以“三增四創”為主題精準整頓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的通知》。黃村鎮黨委班子調整后為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四力”(即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結合當地部分基層黨組織黨內生活不正常,部分黨員干部工作作風不嚴不實,戰斗力弱,未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等實際,迅速出臺了“五五工作法”。“五五工作法”分為“五必查”和“五必抓”兩個方面。“五必查”針對鎮領導、駐村工作組長期以來到各村(社區)檢查指導工作時不嚴不實甚至走過場的問題,要求鎮領導、駐村工作組到各村(社區)檢查指導工作時必須檢査五個方面的內容:必查黨支部班子成員對黨建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必查黨支部黨務工作和黨內生活的開展情況;必查村(社區)“兩委”干部的紀律作風情況;必查黨委、政府當前重點工作的落實情況;必查階段性工作的執行情況。“五必抓”針對該鎮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嚴重弱化的情況,要求各村(社區)黨支部的班子成員除了開展日常工作外,必須抓好五個方面的內容:必須抓好對黨建基礎知識的學習;必須抓好黨務工作和黨內生活特別是“三會一課”的開展;必須抓好村(社區)“兩委”干部的紀律作風建設;必須抓好黨委、政府當前重點工作的落實;必須抓好階段性工作的執行。
發生根本轉變干部作風嚴實起來
“五五工作法”明確了責任單位和具體要求及跟進監督和獎勵措施,確保辦法順利推行,不流于形式,推動“落地有聲、落地見效”。
長期以來,黃村鎮街中心路段作為主要干道由于管理松散,導致亂搭亂建、占道經營、亂停亂放、亂擺賣現象愈演愈烈。該路段交通擁堵、秩序混亂成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但由于以前檢查工作不嚴不實甚至走過場,存在“等一等,拖一拖”的思想,上述問題懸而不解。“五五工作法”推行后,干部轉變了工作作風,對存在問題進行調研時,仔細認真,走街串戶,傾聽群眾的意見,深刻研究問題存在的原因,不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對該路段的亂點亂象進行打擊整治,還想出了堵疏結合的辦法。最終鎮委鎮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嚴厲打擊占道經營、亂停車等行為,在中心路段安裝了鐵馬,對道路交通進行疏導。還對鎮政府大院的圍墻進行改造,往大院內縮進2米,擴大外側巷道,讓道于民。另外還建了3個便民停車場。過去的交通擁堵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許多居民贊許該鎮黨委政府的這一舉措,都說這是得民心的做法。
2019年5月初,黃村鎮掃黑除惡辦在摸排涉黑涉惡涉亂線索中,發現黃村中學校門對面有一間鐵皮棚小店屬于違建。該違建物早在很多年前就建起來了,一直以來有關部門多次上門下發通知要求店主限期自行拆除,但都沒有徹底解決。當月23日,黃村鎮黨委政府召開專題工作會議分析研判,梳理工作難點,明確部門職責、時間節點、責任分工。5月25日,該鎮自然資源、建設規劃等部門聯合行動,向當事人發出違章建筑限期拆除通知書,當事人起初不愿意拆,并提出要補償。工作人員耐心細致做思想工作,勸之以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獲得了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
近日,黃村鎮組織有關部門依法拆除該處違建物。“拆掉的何止是違建物?拆掉的更是軟弱渙散!”一名黃村鎮干部這樣說道。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