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抓黨建 凝心聚力促發展
東源是省劃定的生態保護區,被省列為“粵東西北創新發展示范縣”“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在全省山區縣率先啟動創建粵東西北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示范縣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東源是全國唯一擁有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2個國家級濕地公園的縣,摘得“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省唯一)”“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全省2個)”“中國優質飲用水資源開發基地”“中國生態旅游大縣”“廣東縣域轉型升級十大創新范例獎”等一批國字號、省字號生態金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實現綠富雙贏,生態文明發展路徑被專家學者視為“綠色崛起”樣本。
2019年東源縣秋季系列經貿活動現場。
今年以來,東源堅持黨建引領,全面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河源市委“示范區”“排頭兵”目標定位和“兩個河源”(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發展思路,緊緊圍繞“當好河源建設‘示范區’‘排頭兵’的主力軍”戰略定位,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著力打造大灣區最美后花園、最佳康養地、最優體驗場,成為展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富民強縣的窗口和體現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窗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兩個東源”建設實現提效破局,為東源當好河源建設“示范區”“排頭兵”的主力軍,爭做全市融灣排頭兵打牢了基礎,搶占了先機。
黨建引領,打造東源黨建工作品牌
高質量發展,需要黨建的引領,東源縣不斷夯實黨建工作,讓黨建引領發展的這輛“馬車”不斷滾滾向前,永不停歇。
在今年“6·10”“6·12”水災的抗洪搶險救災中,東源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將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在危險緊急關頭,不顧個人安危,身先士卒,沖鋒在先,出色地完成了各項抗洪搶險救災任務,確保了廣大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了群眾的高度贊譽。
這一出色表現,正是東源縣委夯實黨建根基、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工作成果的具體體現。
歷年來,東源縣委始終牢固樹立黨建主業意識,突出思想政治建設,遵循“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黨管隊伍黨管人才”原則,堅持黨建引領發展,立足新形勢新任務,著力夯實黨建根基,全面提升各級黨組織的組織力與戰斗力,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各級基層黨組織黨建基礎、黨建質量和黨建水平明顯提升,真正把黨建資源轉化為扶貧資源、把黨建優勢轉化為脫貧優勢、把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企業在秋季系列經貿活動上舉行奠基儀式。
今年以來,東源縣委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按照省委、市委黨建工作的總體部署,以落實三年行動計劃為契機,科學謀劃黨建工作,聚焦問題、瞄準“靶心”,決定在全縣范圍內創建一批基層黨建示范點和示范項目,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示范點、示范項目的典型示范、引領輻射、整體帶動作用,努力把全縣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實現黨的基層組織全面提質。
為此,東源縣委把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嚴重弱化專項整治工作、基層黨建示范點、示范項目創建工作和“三增四創”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活動作為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出特色亮點的重要抓手,根據各鄉鎮、縣直部門主動申報和定向培育的方式,按照分類創建的原則,確定全縣基層黨建示范鄉鎮創建對象、村級黨建示范點、重點黨建示范項目、重點與特色示范創建村、縣直單位創建示范點和“兩新”組織黨建示范點。縣委書記、縣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賴小衛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和部署黨建工作,對黨建工作提出具體要求與意見。
按照東源縣委要求,各鄉鎮黨委書記、縣直部門單位黨(工)委(黨組)書記要履行好直接責任人職責,靠前指揮抓好落實,統籌好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向示范點(項目)傾斜;示范點與示范項目創建要嚴格按照“六化”目標和“五好”標準,大力抓好“頭雁”工程、黨員先鋒工程、基層基礎保障、嚴格規范制度落實等各項工作;“三增四創”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活動要與示范點、示范項目創建結合,列出任務清單,力促“后進”變“先進”,打造東源黨建工作品牌。
在具體操作中,東源縣委以落實三年行動計劃和“基層黨建夯實年”活動為契機,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以黨建頭雁工程、黨員先鋒工程、達標創優工程、示范引領工程、基礎保障工程“五大工程”為抓手,堅持抓基層、打基礎、固根基,推動了全縣各級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全面提質。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基層黨組織839個,其中基層黨(工)委36個,黨總支30個,基層黨支部778個;有黨員26704名(其中農村黨員15065名,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黨員7031名,“兩新”組織黨組織黨員810名),35歲及以下的黨員4836名,61歲及以上的黨員8481名。
目前,東源基層組織建設嚴重弱化專項整治工作、基層黨建示范點、示范項目創建工作和“三增四創”主題活動在全縣上下正在有力有效地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明顯成效,有力推動了各項工作提效破局,為東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創新綠色發展、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當好河源建設“示范區”“排頭兵”的主力軍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隊伍保障。
四大戰略,“1+8+1”現代產業發展新格局已成形
“打造都市經濟、推進提效破局”東源縣“5·30”系列經貿活動上,24個項目現場簽約、動工或投產,投資總額達85.06億元;2019年秋季系列經貿活動中,18個項目簽約、動工、投產,總投資額達117.3億元。這是今年東源兩次大型經貿的收獲,一直以來,東源縣委縣政府立足于新時代的發展大局,積極搶抓“四大機遇”,圍繞主導產業、特色支柱產業和高端綠色產業,突出抓好龍頭企業招商、產業鏈招商、點對點精準招商,引進和建設了一批優質項目。
產業發展,綠色為底。黨的十九大以來,東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高速度并驅并重的產業發展新路,致力構建東源綠色現代產業發展體系,實現換道超車。
經過不懈努力,東源成功探索出了一條綠富雙贏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綠色產業發展風生水起,戰略性新興產業提效破局。特別是在深圳鹽田區的傾情傾力幫扶下,東源以開展“產業發展提質年”活動為契機,以建設高端產業承接飛地為抓手,以產業發展提質為主攻方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招商選資為途徑,實行工業、農業、旅游與現代服務業“四輪驅動”,全面提升產業層次和水平,實現換道超車,走高質量高速度并驅并重的新路,在全縣上下掀起了以“創新提質”為主題的新一輪產業發展熱潮,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都市經濟發展風生水起,“1+8+1”現代產業發展新格局已成形。
眼下,憑借區位、交通和產業等優勢,東源都市經濟實現提效破局,產城融合與產業融合發展成效日漸凸顯,有力助推了縣域經濟穩健增長。據東源縣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2.34億元,同比增長7.8%(下同),增速在全市各縣區排名第一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17億元,增長6.5%;稅收收入18.71億元,增長2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99億元,增長10.3%;外貿進出口總額44億元,增長17.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1%。今年上半年,全縣新落地億元以上投資項目7個,合同投資總額8.63億元;新開工項目5個,合同投資15.13億元;新投產項目7個,完成投資6.25億元。
目前,東源按照市委的融灣部署要求,努力建設“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茶罐子”“水瓶子”,推動東源供給與大灣區市場需求的無縫駁接,朝著當好河源建設全省綠色發展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排頭兵的主力軍闊步前進。
■本報記者 鄭婷影 特約記者 邱勁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